江苏省泰州市泰州栋梁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314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英国议会改革极大推动英国政治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I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改革法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改革前,出现竞争的选区比例最高的是1826年为36%,最低的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1832年为74%,最低的1847年也达到47%.经过改革,政党制度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政党的活动范围开始向全国而不再像过去以议会为中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时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民主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2.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楼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楼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

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摘编自《清实录》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2.单选题(共14题)

3.
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
B.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
C.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
D.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
4.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5.
下列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该战役
A.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B.主要采用阵地战的作战方式
C.树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D.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6.
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
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
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7.
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
C.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D.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
8.
(庚子年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为今之计,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次当限制中国乏军备,散其营伍,毁其制造各厂。……须俟太后归政,罪魁重惩,方与退兵议和,万不可先退兵也。”该意图是
A.分而治之
B.以华制华
C.灭亡中国
D.瓜分中国
9.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10.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推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当时
A.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
B.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
D.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
11.
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2.
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由此可知当时
A.金融体系较为完善
B.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
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
13.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
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
14.
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己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减缓
15.
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
项目
1894年
1914年
1920年
1936年(包括东北)
1948年
资本总额(亿元)
1.22
17.88
25.79
99.91
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
55.53%
42.84%
48.44%
42.77%
88.79%
其中官僚资本比重
39.14%
26.76%
25.96%
22.27%
64.13%
 
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的政策推动了1894、1914、1936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
B.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
C.“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
D.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
16.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