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材料四说明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材料四说明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单选题- (共46题)
2.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
C.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
3.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
4.
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宪法考察团”在德国考察期间,柏林大学的一教授对他们说:“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德意志帝国政治特点的是。
A.皇帝主宰议会,权力巨大 | B.宰相由皇帝任命但不是政府首脑 |
C.帝国议会权力较小被讥讽为“绵羊脑袋” |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延续 |
5.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6.
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7.
1949年2月,***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8.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9.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 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 群雄并起
C.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A. 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 群雄并起
C.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10.
1947年,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时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它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时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它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1.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12.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
13.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
14.
(题文)唐代前期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
B.在夜市里卖瓷器 |
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
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
15.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16.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A.发展商品经济 | B.重农抑商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 |
17.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脆弱性 |
D.连续性 |
18.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19.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
2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2.
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这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因素 |
B.社会因素 |
C.宗教因素 |
D.技术因素 |
23.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资源因素 B. 劳动力因素
C. 市场因素 D. 资金因素
A. 资源因素 B. 劳动力因素
C. 市场因素 D. 资金因素
24.
14—15世纪,促进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有
①逐步产生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③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
④教会文化垄断被打破
①逐步产生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③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
④教会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26.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
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
活动。上述改变( )
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
活动。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
27.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28.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29.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30.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
31.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右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不能说明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 |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 |
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 |
32.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联系,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3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之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34.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④导致了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
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④导致了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6.
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37.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启下”的具体表现是( )
①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①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38.
1864年包世臣记载“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甚至破产”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府的经济剥削压迫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创办 |
39.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
41.
“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
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
4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
43.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
D.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
44.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反映信息正确的是
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 |
B.富有地域特色 |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4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6.
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
47.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3.选择题- (共12题)
48.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深情阐述“中国梦”。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早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以下四项哪些能反映第二种梦想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三民主义 ③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9.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建国后的外交活动( )
①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克拉玛依的魔鬼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景观,而今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工业重镇,克拉玛依是新疆最大的外来移民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乌鲁木齐。下图为我国新疆北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6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