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套缜密的措施”的设计原则。结合所学,概述“立体的构架”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他(托马斯·杰斐逊)的一生都是为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而奋斗。为了保障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设计了一套缜密的措施。其中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分立且使权力的相互制衡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便是措施之一。这表现为不仅横向上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两者纵横交错构成立体的防护体系。——施德军《论杰斐逊“立体制衡”分权思想的实践来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根本缺陷”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套缜密的措施”的设计原则。结合所学,概述“立体的构架”的主要内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据谷枚《回忆邓小平》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3.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刚七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单选题- (共23题)
5.
麦迪逊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当时这种平衡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军队之间
③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之间
④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军队之间
③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之间
④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6.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7.
1948年11月,***亲笔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著名电文,指出我军“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这一电文表明
A.中央决定从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反攻 |
B.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做了充分准备 |
C.中原全境解放,解放战争进程加快 |
D.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8.
从巴黎公社成立到其失败的时间里,先后有21人担任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但无一人连续任职,5月15日成立的第三届军事委员会的7人中,只有3人担任国民自卫军的营长以上的职务。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政治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
B.践行了“主权在民”思想 |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9.
有学者这样评论新中国初期的一项外交政策,认为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它”的影响下
①朝鲜实现了停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①朝鲜实现了停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一方面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约,通过美国在西欧的驻军和核武器来“保护”西欧安全。这说明了
A.西欧与美国之间既依赖又竞争 |
B.西欧与美国之间结成军事同盟 |
C.西欧国家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 |
D.美国在西欧的政治地位已丧失 |
12.
该国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皮毛、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该国商船转运,经该国商人转手销售。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16世纪的西班牙 |
B.17世纪的荷兰 |
C.18世纪的美国 |
D.19世纪的英国 |
13.
下图是关于19世纪末我国某一历史事件的一幅漫画

(画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该漫画反映了清政府

(画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该漫画反映了清政府
A.学习西方还没有完全脱离“器物”的层次 |
B.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治愈国人的病症 |
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
D.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
14.
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
B.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
C.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威胁 |
D.在半殖民地环境中难以壮大 |
15.
20世纪50年代某地群众在一首歌中唱道:“低产田地大翻身,坏田也产万斤粮;荒田翻身出高产,齐声歌颂公社强!”歌词内容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的成就突出 |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
D.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
16.
英国文豪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曾真实地描绘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等人间众生相。下列在创作风格上与狄更斯相似的作家是
A.雨果 |
B.易卜生 |
C.贝克特 |
D.泰戈尔 |
17.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材料中,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
B.分权制衡说 |
C.三权分立说 |
D.社会契约论 |
18.
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后,首先发起了德国合唱音乐改革,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宗教音乐僵化、单调、枯燥、难解、非人性的乐风,使教会音乐变得更简单、更富于人情味,倡导音乐艺术要为广大教会会众服务。这表明马丁•路德将合唱音乐改革
A.视为宗教改革的内容 |
B.作为宗教改革突破口 |
C.当作宗教改革的核心 |
D.与宗教改革紧密相连 |
19.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
B.柳公权 |
C.王羲之 |
D.王献之 |
20.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
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
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
21.
20世纪,他以其关于弯曲空间的稀奇思想抓住了公众的想象,他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美国以隆重的仪式欢迎了他,为他独行侠式的创造所倾倒,“思辨威力的一个最美妙的例证”,“遮掩真理的墙已被推倒”,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他的贡献
A.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B.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
C.充满了个性的浪漫主义 |
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
22.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23.
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聒聒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
A.没有社会基础 |
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 |
C.即将以失败告终 |
D.理论上宣告破产 |
24.
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阶级立场 | 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C.发展了革命思想 | 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
25.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
A.大革命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井冈山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