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2.综合题- (共2题)
2.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2分)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2分)
3.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3.选择题- (共18题)
6.
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 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 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8.
观察下图《宋金对峙形势图》,对图中政权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并定都中都 |
B.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的元昊 |
C.山西当时在金的统治范围之内 |
D.金与宋的分界线是淮水至大散关一带 |
12.
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7.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
B.国家的统一 |
C.民族政权的繁荣 |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
19.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