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8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单选题(共26题)

1.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据此判断,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
A.堪称完美
B.存在缺陷
C.确保广泛
D.维护特权
2.
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该道路的土地所有者,应该在道路未修复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罗马法这一规定反映了
A.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权益
B.个人权益无关紧要
C.法律制度有重大缺陷
D.奴隶主特权受保障
3.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
A.国王权力不断增强
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C.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D.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
4.
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美国政治体制的是
A.
B.
C.
D.
5.
一学者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该学者称赞的是
A.三权分立
B.中央集权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
6.
1875年法国宪法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实现权力的互相制衡
B.防止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C.立法机构行使司法权
D.限制官僚集团的部分特权
7.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皇帝不仅有权任命军官,也可以任命帝国首相、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
A.君权至高无上和君主专制
B.具有浓厚的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C.将军享有最高的政治荣光
D.容克地主集团极端的保守主义
8.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中方没有翻译,对约文的英文本全不过问;而对中文本的字句也不做仔细的斟酌。这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不懂依据国际公法
B.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
C.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D.成为列强操纵的傀儡
9.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共强迫清政府开放了16处通商口岸。这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
A.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
B.建立殖民侵略据点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0.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政权
A.开始全面学习西方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关注农民阶级利益
D.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11.
1907年开始筹备成立的全国的商会联合会,就是要把全国的资产阶级(当时这部分人成为了要求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联合起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革命时机趋于成熟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改良主义思潮成为主流
12.
如图是一位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研学实践活动时在贵州拍摄的照片。他想将这幅照片发送朋友圈,给朋友留言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传遍四方
D.十四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13.
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等人。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民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B.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D.国共两党合作的范例
14.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仍有120万(日军海外派遣军总计23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中国共产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主要贡献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15.
“它的提出恰逢其时,尤其是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为有着不同意识形态或者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这里的“它”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方针
C.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如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A.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B.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7.
1985年,邓小平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这一论断
A.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成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表明中国致力睦邻友好关系
D.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关系调整的重大依据
18.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B.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19.
据2017年数据统计:“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对该数据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
C.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
20.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
B.东方巨龙的腾飞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
D.西欧经济一体化
21.
2018年4月27日,在朝韩边境板门店,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军事分界线握手。这是11年来朝韩领导人再次会面。对这次会晤的准确解读是
A.半岛已实现统一
B.半岛和平的新起点
C.半岛战争已消弭
D.半岛影响世界局势
22.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越南战争
C.柏林墙的修建
D.古巴导弹危机
23.
“战后西欧各国由于经济凋敝而导致了政局极度动荡,有可能引发赤色革命……这对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它必然要选择复兴欧洲。”材料中“复兴欧洲”是指美国
A.对抗共产主义
B.实施杜鲁门主义
C.推行马歇尔计划
D.采用经济制裁政策
24.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这表明
A.美国霸主地位急剧衰落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鼎足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法国积极寻求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25.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A.以反对美苏冷战为目的
B.反对与任何大国交往
C.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D.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
26.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