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8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社会体制既不同,建立于其上之政治,自亦不同。如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只建立在每一小城市中,尚不能扩充成为一国家。……秦、汉以下,全国大一统之中央政府,非神权,亦非民权,但亦不得目之为君权。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与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权的主要区别?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2.
历史图片往往能折射出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   图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图三黄海海战   图四清末漫画《提线玩偶》
材料二 

图五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四幅图片相关的侵华战争,并简要指出这四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的原因。并分析这次握手对中国外交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2.单选题(共25题)

3.
某学者认为,“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民主制度
A.是所有城邦居民的民主
B.是仅限于公民内部的民主
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开近代西方间接民主先河
4.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5.
1952年杜鲁门总统命令商务部长将某些钢铁企业置于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不久,最高法院裁决杜鲁门发布的这一行政命令违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总统无权签署上述行政命令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司法机关的权力高于行政权
6.
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27日报道,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表示,如果首相特蕾莎·梅无法与布鲁塞尔就脱欧协议达成最终一致,则工党希望首相特雷莎·梅辞职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下列有关英国首相说法正确的是
A.由英王任命,对英王负责
B.如果议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时,首相必须下台
C.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
D.与各部大臣在大政方针上可以不一致
7.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8.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资本输出
B.获得永久居住权
C.要打开中国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9.
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C.以法治国,发展工商业
D.“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10.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B.《南京条约》附约领事裁判权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
11.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
12.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13.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基本正确
14.
***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有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
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
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5.
传教土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
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17.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8.
马克思说,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下面事件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十月革命
C.德国的统一
D.法国大革命
19.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己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饱开火了”。文中的“大炮”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20.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
C.巴黎公社失败
D.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结束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政协曾在一定时期内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这一局面结束于
A.“文革”结束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
C.中共八大召开以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2.
《中美联合公报》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中国两岸关系现状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
A.《告台湾同胞书》
B.《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C.《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九二共识”
23.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11月19日记者从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获悉,大悟县有关部门查处了一起吕王镇杨山村“两委”换届选举贿选案件,涉案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材料中所述贿选案件
A.摧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影响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D.破坏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当地的有效实施
24.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下面对材料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A.推动美国做出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建交
B.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另一个时代开始”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美关系改善直接促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5.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关于这次会议,以下选项不正确的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形成团结、和平、友谊的万隆精神
C.讨论了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D.英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26.
《维和步兵营》是中国首部以维和军旅为题材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国首支维和部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奔赴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A.“一边倒”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27.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奉行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
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