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货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语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
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货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语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
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2.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
——摘编自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宋王朝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单选题- (共20题)
4.
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最初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投票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这表明
A.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 |
B.民众的意志容易受到操纵 |
C.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 |
D.雅典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 |
5.
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查尔斯・休斯在某次演讲中感慨道:“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行政权与司法权间难以协调 |
B.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 |
C.法官掌握着对司法的解释权 |
D.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冲突 |
6.
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
7.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
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 |
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 |
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 |
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 |
8.
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
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 |
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 |
9.
1980年,台湾地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
A.坚持“台独”立场 |
B.希望美国保护中国人 |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D.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 |
10.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 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A. 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B.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11.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12.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
13.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
14.
1684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脊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16.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人都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B.注重对人的思考 |
C.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D.因犯罪遭到惩罚 |
17.
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现代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
D.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
1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 |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
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19.
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 |
B.注重于调适病人的心理 |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
21.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 D.相对论与量子论 |
22.
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
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 |
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 |
C.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 |
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