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57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在华的权益受到冲击。英国在长江流域投资最多,因此,一面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独占长江流域、分裂中国的“东南互保”,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积极响应。英国的如意算盘引起其他帝国主义的反对,英国被迫让步,策划中的“东南互保”由英国独家经营变为各国共同“保护”。
1900年6月,由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列强驻沪领事会议,东南各省代表出席,炮制了《东南保护约款》9条,《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互保局面形成。接着,闽浙总督与列强订立《福建互保协定》,互保范围扩大到广东、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10余省。中外互保以刘坤一、张之洞为盟主,李鸿章、袁世凯为支柱,盛宣怀积极串联,与列强相呼应,表明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请结合史实,评价东南互保。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已有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的意识。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他认为,政府应当把山林川泽管起来,“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仲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他提出,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 而是按照规定的季节开放,有计划地利用。他说,“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体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使之正常增殖的思想认识。
——摘编自《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
材料二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强调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宣言》还向全世界呼吁:“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在利用知识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宣言》规定的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所应采用的共同观点和共同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法的重要根据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不同时期环境保护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共同的历史价值。

2.单选题(共17题)

3.
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消耗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各城邦中主张民主制并积极参与的市民在这场战争中大量死去,一旦民主制骨干们死去,民主政治就失去了活力并最终灭亡。这反映的实质是( )
A.雅典公民是决定民主政治的主要因素B.雅典民主政治并非建立在经济基础上
C.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消亡的主要原因D.民主政治阻止不了城邦间的争霸战争
4.
某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
A.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B.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D.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5.
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湘军出身的成员已经在督抚中占据了多数。其中,为总督者已达5人。(同治)三年五月,总督只有一个旗人,巡抚一个也无。湘、淮军将帅还拥有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其权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封疆大吏。材料反映了
A. 顺应近代化需要,清政府大力实施权力的转移
B. 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C. 满族贵族的专制体系受到地方汉族势力的挑战
D.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6.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出现最早可能是因为( )
A.台湾商人来大陆投资B.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九二共识”的出台D.三通的实现
8.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9.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坊民300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这表明当时
A.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
C.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
10.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11.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为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总理衙门    ②兴办近代工业  ③设立京师同文馆 ④围剿太平天国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此论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
A.所有权、承包权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D.所有权、经营权
1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15.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的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16.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D.促进三大改造
17.
明末清初,中国在引进西方大炮的同时,也引进了”开花炮弹”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为御林军所专用,久不使用,不但统治者忘记了,主持海防的林则徐也不知”开花炮弹”为何物。这反映出
A.鸦片战争失败根源于武器落后
B.清政府的国防技术水平比较低下
C.清朝统治者对军事技术的轻视
D.工业技术落后对军事装备的制约
18.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这段论述与***的哪部作品有关(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
“满怀豪情下农村,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战天斗地干革命,永做革命接班人。”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 )
A.红卫兵大串联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D.恢复高考

3.选择题(共2题)

20.已知椭圆 E:x2a2+y2b2=1(a>b>0) 的右焦点为 F(1,0) ,过 F 且与 x 轴垂直的弦长为3.
21.已知椭圆 E:x2a2+y2b2=1(a>b>0) 的右焦点为 F(1,0) ,过 F 且与 x 轴垂直的弦长为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