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提炼“祖国母亲”的一种形象并加以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商人组织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忽视集体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生的作用,片面强调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忽视集体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生的作用,片面强调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分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思想家,作《讥俗》、《节义》、《论衡》等。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用气和气化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丰富了古代的朴素唯物论。他批判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之说和谶纬符命的种种神异传说,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观念入手,否定鬼的存在,为后来范缜的神灭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论衡》中,他一一对世俗迷信的各种说法作了批驳。王充强调实践对于知识技能的决定作用:“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他还强调感觉经验的可贵,并提出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识,还必须经过一个“揆端推类”、“以心原物”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判断过程。把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批判“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尊古卑今之论时,他表述了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充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材料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思想家,作《讥俗》、《节义》、《论衡》等。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用气和气化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丰富了古代的朴素唯物论。他批判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之说和谶纬符命的种种神异传说,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观念入手,否定鬼的存在,为后来范缜的神灭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论衡》中,他一一对世俗迷信的各种说法作了批驳。王充强调实践对于知识技能的决定作用:“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他还强调感觉经验的可贵,并提出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识,还必须经过一个“揆端推类”、“以心原物”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判断过程。把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批判“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尊古卑今之论时,他表述了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王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形成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充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2.单选题- (共9题)
5.
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
A.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 |
B.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
C.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 |
D.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 |
6.
1879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年,毕晓普夫人从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113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 |
B.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 |
C.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 |
D.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 |
7.
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 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 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8.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
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
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
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
9.
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
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
C.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 |
D.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
10.
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弛 |
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
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
11.
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
12.
1847年,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在英国所谓资木主义的“黄金时代”所著的小说《简・爱》出版,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但她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质疑男性的权力,追求平等。这说明该小说侧重于
A.无情揭露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虚伪 |
B.精心描绘了女主人公反传统的心理 |
C.运用理性主义武器批判男女关系 |
D.抨击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生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