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5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它代表2人。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二,概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对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3.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1954年和1972年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54年和1972年,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二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2.单选题(共23题)

5.
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
B.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D.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6.
《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A.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
B.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权利
C.审判和量刑都有法可依
D.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
A.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8.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A.议会都是两院制
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
9.
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A.英国国民选举
B.前任首相推荐
C.国王直接任命
D.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
10.
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A.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D.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
1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北上抗日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3.
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美丽的杭州召开。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下列条约内容与“杭州开为日本商埠”属于同一不平等条约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4.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15.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B.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D.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16.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不包括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D.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8.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主要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19.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
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
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20.
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
B.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
D.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
21.
2019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47周年,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日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我国必须
①遵循“一边倒”政策
②遵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③遵循不结盟政策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多边外交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3.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
B.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
D.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24.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建立APEC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5.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26.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
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
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27.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
A.呈现五极世界格局
B.呈现经济多样化特征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