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2)“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利”具体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2)“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利”具体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单选题- (共17题)
4.
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代议制
D. 三权分立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代议制
D. 三权分立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国民党一大 |
D.遵义会议 |
7.
1937年3月,***发表谈话指出,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采取协商办法,这种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这次谈话的背景是
A.土地革命遭遇重大挫折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C.工农武装割据难以为继 |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9.
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
11.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
B.主力决战 |
C.解放南京 |
D.会师会宁 |
12.
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 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
B. 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
C. 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
D. 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
A. 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
B. 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
C. 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
D. 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
13.
“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14.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15.
2018年6月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多位台胞齐聚厦门,49场活动连连登场。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河北文化宝岛行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这反映了
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 |
B.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
D.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可和支持 |
16.
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
政治措施 | A |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措施 | B | C |
军事措施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 |
A.“铁幕演说” |
B.欧洲经济共同体 |
C.经互会 |
D.越南战争 |
17.
1974年2月,***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对第三世界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是第三世界。***划分“三个世界”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 |
B.世界多极化趋势初步显现 |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崩溃 |
D.帝国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