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美国的“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19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协定”在美国国务院内举行签字仪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人怀特建议的真实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美国的“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19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协定”在美国国务院内举行签字仪式。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二战后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人怀特建议的真实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民的农产品要先出售,取得货币来交租,剩余货币用于购买铁用具、食盐等资料。农业中的商品生产逐步发展,城郊园圃业、林业、牧业、渔业商品化的程度较高,农业领域的商品生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由于抑商政策和土贡政策的冲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只能依附于小农经济和地主田庄经济,难以独立发展,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依然主要通过非市场途径分配,即缴纳租赋和留作自用。市场需求对农业商品化影响不大。农业依旧是传统农业,政府发展农业的目标是增产,农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也是增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英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民的农产品要先出售,取得货币来交租,剩余货币用于购买铁用具、食盐等资料。农业中的商品生产逐步发展,城郊园圃业、林业、牧业、渔业商品化的程度较高,农业领域的商品生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由于抑商政策和土贡政策的冲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只能依附于小农经济和地主田庄经济,难以独立发展,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依然主要通过非市场途径分配,即缴纳租赋和留作自用。市场需求对农业商品化影响不大。农业依旧是传统农业,政府发展农业的目标是增产,农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也是增产。
——摘编自郑林《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在英国改造农业方面得到了典型表现。自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对商品粮的巨大需求。乔治三世在位时期(1760—1820年)国会颁布圈地法令3000个以上,英国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基本确立,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层。农业的资本主义化,鼓励了农业投资,为技术革命和机器的应用扫清了障碍。播种机、打谷机和收割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成立了农业委员会、皇家农业协会等。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英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 (共31题)
3.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
B.来自波斯的20岁商人 |
C.30岁雅典贵妇 |
D.40岁雅典男性公民 |
4.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A.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
5.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的实施
A.完善了议会制度 |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
C.限制了国王权力 |
D.形成了议会专权局面 |
6.
法国1789年爆发大革命,至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之前,出现过共和,帝制多次反复,而研究发现,帝制时期其经济反而更为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共和体制不合历史大势 |
B.专制体制生命力仍强大 |
C.适度集权提供稳定环境 |
D.帝制利于工业技术革新 |
7.
“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建立联邦制并实行分权制衡 |
B.总统和议员实行任期制 |
C.建立总统制并确立共和政体 |
D.确立两党制并轮番而治 |
8.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
9.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这反映太平天国
A.意识超前符合历史的潮流 |
B.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 |
C.旨在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 |
D.冲击了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 |
10.
“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指导某次著名战役的台词,这场著名战役的重大战果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D.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
11.
1917年,土耳其的一家地方报纸写道:“这是俄国人民的行动,将来某一天会变成一个太阳并照亮全人类。”而美国的芬兰矿工移民中“一提到列宁的名字心就颤动不已”。在几乎无人知道俄国在哪里的古巴,烟草公司组成了“苏维埃”。这些现象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鼓舞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
B.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时代 |
C.为俄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
D.促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 |
12.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 |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
D |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
A.A |
B.B |
C.C |
D.D |
13.
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签订了一系列外交文件。下列文件内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②“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③“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②“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③“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③① |
14.
乔治凯南等人的打算是,如果苏联拒绝美国的提议,美国“正好就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到苏联头上”,如果苏联接受,那么美国就可以迫使东欧国家“放弃其经济生活中的几乎是排他性的苏联取向”,并倒向西方。这一提议
A.促成了东西欧洲的和解 |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
C.推动了美苏经济的对抗 |
D.形成了美苏对峙的局面 |
15.
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
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 |
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16.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分析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威克特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
D.具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表现 |
17.
下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英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过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崛起中的霸权 | 1789—1815 |
霸权的胜利 | 1815—1850 |
霸权的成熟 | 1850—1873 |
衰落的霸权 | 1873—1897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在崛起阶段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 |
B.在胜利阶段加强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
C.在成熟阶段大力推行了自由主义政策 |
D.在衰落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徘徊不前 |
18.
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亿英镑)示意图,该图说明英国


A.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 |
B.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
C.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
D.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全 |
19.
16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16至18个格罗特。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其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 |
B.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 |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
20.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统计,“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6年)与1953—1978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数据对比如下表。几位高二同学分析了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 |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
1953—1978年平均“六五”期间平均 | 7.9 11.0 | 8.2 11.0 | 6.0 9.7 |
A.甲: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 |
B.乙: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
C.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D.丁: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框架 |
21.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
22.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中国古代有两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一个“节制资本,不让民间有过富,而在经济上层加以一种限制”;另一个“不让民间有穷人,侧重为民置产”。这两种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政策、编户制度 |
B.盐铁专卖政策、均田制 |
C.市舶使政策、均田制 |
D.重农抑商政策、工商皆本政策 |
23.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道:“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导致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A.经济基础极其薄弱 |
B.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
C.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
24.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对其认识最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增速总体是持续稳定增长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前进 |
C.对内改革的深化推动三次发展高潮 |
D.开放力度强弱影响经济增速的快慢 |
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6.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
B.世袭制度解体 |
C.抑商政策弱化 |
D.礼乐制度崩坏 |
27.
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 |
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 |
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 |
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
28.
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
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29.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
30.
瑞蚨祥(中华老字号企业)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该企业在1912年以后的几年间销售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
B.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 |
C.辛亥革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D.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实业发展 |
31.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
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
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
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
32.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一变化
A.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 |
B.扩大了人民公社的规模 |
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形式 |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