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5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六国,宇内一家……,单如抑臣,置列郡主。”
材料二: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郡制

材料三: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美图总统华盛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创新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制度上有何创新。请从权力运作角度对唐朝的这一制度创新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各采取了何种政体?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在权力和地位上有何异同?
2.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单选题(共21题)

3.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来自波斯的20岁商人
C.30岁雅典贵妇
D.40岁雅典男性公民
4.
罗马帝国极盛时,一个男性自由民娶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体”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该男子,那么法庭将。
A. 进行调解
B. 宣布体蒌无效
C. 要求男子赔偿
D. 不予理睬
5.
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消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6.
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保守派势力完全控制了政局
B.民主共和的潮流已不可抗拒
C.共和派力量不断被消弱
D.君主派的势力已经彻底瓦解
7.
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为
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
③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
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8.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实质是要限制削弱国王权力
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
A.德意志皇帝
B.帝国议会
C.普鲁士
D.俾斯麦
10.
《英国史讲义》写道:“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后来这一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内阁制的发展完善
C.政党政治的形成
D.工人阶级的斗争
11.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地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
A.君主立宪制弊端日益显现
B.封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
D.宪法确立也不能充分保证民主
12.
英国工业家弗赖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B.英国的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议会中议员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13.
以下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表: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阵营潜伏着各种旧势力,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14.
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
A.使得中国的海关制度日趋合理
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化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15.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以推断出来的是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与发展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16.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党内有人提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中共部分人士
A.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B.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7.
太平天国时的南京,天王府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五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材料说明
A.太平天国出现争权夺利之风
B.太平天国封建专制思想浓厚
C.太平军内部军纪严明
D.太平天国对官员管理严格
18.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9.
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20.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于8月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五年。中共在《解放》周刊立即发表评论指出“不侵略间的结合便是对于侵略者有力的打击”。该条约的签订
A.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
B.表明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
C.促使国共两党开始考虑合作
D.扭转了抗日战场的不利局面
22.
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1954年宪法的制定
B.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3.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3.选择题(共1题)

24.分式 {#mathml#}3a2b2,4a+b,1ab{#/mathml#} 的最简公分母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