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宪法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制度对近代法国、德国的民主实践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导致各国政体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不是中央集权制下地方从属中央的关系。州不是由联邦政府设置的行政区划,而是联邦的成员,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的权利。同时宪法规定不设世袭国王,也不颁发贵族爵位。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和众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摘自白幼缔、张文燕《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材料三: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宪法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制度对近代法国、德国的民主实践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导致各国政体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17题)
2.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
B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
C |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D | 万民法的形成 |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
A.A |
B.B |
C.C |
D.D |
3.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体现出罗马法中
A.消除阶级对立 |
B.保护私有财产 |
C.限制贵族特权 |
D.维护平民利益 |
4.
恩格斯评价德意志帝国时说:“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
A.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B.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皇帝 |
C.帝国议会由公民普选产生 |
D.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
5.
“废除并替代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是特朗普的一个核心竞选承诺,特朗普一上台就签署了有关废除医改法案的行政命令。2017年5月4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7月17日晚,全体48名民主党参议员均表示反对此法案。“很显然共和党废除并替换奥巴马医疗改革法的努力不会成功”。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
B.政党操纵政府决策 |
C.参众两院制约总统 |
D.参议院是权力中心 |
6.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B.首相与内阁的分歧使政府垮台 |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7.
鸦片战争时期一英国侵略者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怪事,当我们上岸追赶那些鞑靼人时,我们看到稻田里的农民是在用一种观望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景象,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一样。我至今也无法忘记他们眼神中的冷漠,他们似乎在欣赏着发生在眼前的一切…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人缺乏抵抗精神 |
B.百姓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淡漠 |
C.清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百姓无知 |
8.
罗斯福曾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丘吉尔也承认,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听任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或中东携手,对盟国的事业必然要引起无法衡量的灾难”。这说明
A.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
B.中国的抗战具有战略价值 |
C.中国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
D.中美英在二战中协同行动 |
9.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旨在强调
A.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
B.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国 |
C.国家认同高于族群认同 |
D.只联合五民族共创共和 |
10.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一规定
A.满足了农民得到土地愿望 |
B.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
C.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
D.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
11.
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某场战争,它附有生动的文字说明:“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这场战争


A.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
B.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2.
如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 |
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
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
13.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
B.领导工人运动 |
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
14.
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在***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
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
C.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 |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 |
15.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
B.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
16.
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
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 |
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 |
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
17.
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止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
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
B.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
C.依法治国取得辉煌成就 |
D.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