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是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政治活动来实现。……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因为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
——蒋云芳、胡长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在雅典,凡是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政治活动来实现。……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因为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
——蒋云芳、胡长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工农民众行动起来进行抗争。党对义勇军的支持,除派员到各地直接组建义勇军队伍外,还协助义勇军组建和参与领导武装反日斗争。直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坚持14年抗战,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摘编自王连捷《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不同抗战政策,并说明“14年抗战”这一提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同样,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工农民众行动起来进行抗争。党对义勇军的支持,除派员到各地直接组建义勇军队伍外,还协助义勇军组建和参与领导武装反日斗争。直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坚持14年抗战,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摘编自王连捷《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不同抗战政策,并说明“14年抗战”这一提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同样,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2.单选题- (共18题)
3.
“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A.公民是城邦存在的前提 |
B.公民意识强烈 |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D.公民素质较高 |
4.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
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
C.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本质 |
D.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 |
6.
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
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
B.共和派实际占据了优势 |
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 |
D.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 |
8.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一认识
A.违逆历史事实 |
B.符合唯物史观 |
C.夸大历史影响 |
D.强调民族抗争 |
10.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
11.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A.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
B.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
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
14.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
18.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A. 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B. 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 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 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A. 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B. 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 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 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19.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 |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20.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 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 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3.选择题- (共2题)
21.
在下列家谱图中填上正确的词
① {#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④{#blank#}4{#/blank#} ⑤{#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