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
(3)根材料三指出《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哪些重要认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
(3)根材料三指出《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哪些重要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2.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A.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
B.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
C.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3.
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权利受到了严格限制 |
B.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
C.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
D.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
4.
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从此,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这意味着罗马
A.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制度 |
B.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 |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
D.平民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5.
从1640年革命爆发以来,经过了几次反复曲折,终于在“光荣革命”时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以后的英国历史就以这个重心为新的起点,以徐缓渐进的方式向前发展起来。这里的“新起点”指的是
A.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B.议会与国王实现权力平衡 |
C.《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D.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
6.
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 |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 |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
D.德意志联邦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
7.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控制着国家政权,间或有些小党——所谓“第三党”也曾参与过国家政权的角逐,但从未对两大政党构成真正的威胁。这反映出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是
A.不能实现真正民主政治 |
B.两党利益高度一致 |
C.实行资产阶级一党专政 |
D.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
8.
“1875年宪法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最终却建立了一个维持65年的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把1875年宪法作为“权宜之计”,是基于
A.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
B.法国各派势力间存在复杂的政治斗争 |
C.共和政体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
D.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唯一形式 |
9.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 |
B.司法独立原则 |
C.自由平等原则 |
D.分权制衡原则 |
10.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11.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 |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以近代化的视角看,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
B.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D.中国外交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 |
13.
“《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
14.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
15.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
16.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革命 |
B.解放战争 |
C.土地革命 |
D.国共对峙 |
17.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在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时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右倾思想的影响 |
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 |
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18.
据史料统计,从1923年到1927年5年中,苏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问题做出了738个决议,平均每年147.6个决议,即每两天半一个。大量的决议、指示雪片似的从共产国际飞来,并由苏联驻中国代表亲自执行。这表明当时
A.新生的苏联急需得到中共支持 |
B.中共缺乏独立领导革命的权力 |
C.苏联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大量援助 |
D.苏共严格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决议 |
19.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
20.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
B.开放通商口岸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居住及租地权 |
21.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列强侵华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
D.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附庸 |
22.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23.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话语的作用 |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C.有意抬高***的政治地位 |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