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起,商人越来越多地与权贵交通、与士宦联姻以及纳财买官和培养子弟科举入仕。另一方面,由于贵者未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交结,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混为一体转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贫和贱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财富力量摧毁了。富民阶层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等《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英国较早地发展了一种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日益壮大的层次复杂的中间阶层,社会各阶层或阶级间界线较模糊,各阶层之间没有刚性的制度性差别,唯一区别是占有财富的多寡,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攀爬上升,使社会结构内部总是充满活力。
——摘编自尹建龙《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流动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归纳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相同作用。
材料一 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起,商人越来越多地与权贵交通、与士宦联姻以及纳财买官和培养子弟科举入仕。另一方面,由于贵者未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交结,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混为一体转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贫和贱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财富力量摧毁了。富民阶层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等《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英国较早地发展了一种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日益壮大的层次复杂的中间阶层,社会各阶层或阶级间界线较模糊,各阶层之间没有刚性的制度性差别,唯一区别是占有财富的多寡,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攀爬上升,使社会结构内部总是充满活力。
——摘编自尹建龙《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流动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归纳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相同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几乎和柏拉图是同时代人,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为社会回归一种完善社会秩序寻找道路;而柏拉图也是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局面,希望为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设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
孟子认为人的生存必须从“仁义”出发,在修身养性中把握合适的社会关系,并通过“礼”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对于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来说,只要按照社会已定的规范行事,就是善的行为。人的本性是善,遵循自己的本性就能够过一种善的生活;违反自己的本性就是一种恶的生活。一个人在生存中只能按照自己所理解的“仁义”而行。
柏拉图从“人皆求善”这一生存事实出发析了社会上的各种恶的现象,发现人们并非自觉追求恶,而是由于缺乏关于真正的善的认识,在判断中以恶为善,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自觉地追求恶。对于那些求恶的人,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恶的。相反,他们以为在追求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他们善恶不分,把恶判断为善,从而选择并追求恶。所以,善观念是善判断的基础。所有符合善观念的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且根据判断达到寻求真理的目的。
——摘编自谢文郁《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性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善的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柏拉图的善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材料 孟子几乎和柏拉图是同时代人,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为社会回归一种完善社会秩序寻找道路;而柏拉图也是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局面,希望为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设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
孟子认为人的生存必须从“仁义”出发,在修身养性中把握合适的社会关系,并通过“礼”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对于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来说,只要按照社会已定的规范行事,就是善的行为。人的本性是善,遵循自己的本性就能够过一种善的生活;违反自己的本性就是一种恶的生活。一个人在生存中只能按照自己所理解的“仁义”而行。
柏拉图从“人皆求善”这一生存事实出发析了社会上的各种恶的现象,发现人们并非自觉追求恶,而是由于缺乏关于真正的善的认识,在判断中以恶为善,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自觉地追求恶。对于那些求恶的人,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恶的。相反,他们以为在追求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他们善恶不分,把恶判断为善,从而选择并追求恶。所以,善观念是善判断的基础。所有符合善观念的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且根据判断达到寻求真理的目的。
——摘编自谢文郁《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性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善的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柏拉图的善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原军事组织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诸猛安和谋克的职能是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宣导风化、捕除盗贼和平理狱讼。1145年,金熙宗又创屯田之制。“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即“计口授地”和自种的制度
——余蔚《完颜阿骨打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
材料二 明朝的军队分为卫、所两个级别,五个千户所为一卫,每卫5600人,每所1120人。卫所分布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小的据点设所,重要军镇设卫。若干卫所形成军区,设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在卫所实行屯田制,驻军一部分守御,一部分耕种,农闲练兵。每个卫所都会分到相应的田地,由官府分发耕牛和农具,开始的几年国家免除田租,等到将荒田养成良田之后,每亩收租税一斗,所积粮食以备战事。
——重超《洪武王朝》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猛安谋克和卫所管辖权有何不同,以及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猛安谋克制度和卫所制度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 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原军事组织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诸猛安和谋克的职能是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宣导风化、捕除盗贼和平理狱讼。1145年,金熙宗又创屯田之制。“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即“计口授地”和自种的制度
——余蔚《完颜阿骨打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
材料二 明朝的军队分为卫、所两个级别,五个千户所为一卫,每卫5600人,每所1120人。卫所分布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小的据点设所,重要军镇设卫。若干卫所形成军区,设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在卫所实行屯田制,驻军一部分守御,一部分耕种,农闲练兵。每个卫所都会分到相应的田地,由官府分发耕牛和农具,开始的几年国家免除田租,等到将荒田养成良田之后,每亩收租税一斗,所积粮食以备战事。
——重超《洪武王朝》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猛安谋克和卫所管辖权有何不同,以及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猛安谋克制度和卫所制度的共同作用。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美国及其盟军在西线和苏联在东线向柏林进军前,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这两支正进行渗透的军队中有哪一方会填补这个真空?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战略色彩的问题。
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这样一来在与俄国人就这个前纳粹卫星国的政治未来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但美国拒绝了他的计划。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他手下的将军告诉他在1946年11月前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他也猜测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因此把苏军看作是对德国军事力量复兴的一种有效制约。结果,在德国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命令,在苏军继续前进解放柏林和布拉格时在易北河停下东进的脚步。4月25日,美苏士兵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握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美国及其盟军在西线和苏联在东线向柏林进军前,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这两支正进行渗透的军队中有哪一方会填补这个真空?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战略色彩的问题。
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这样一来在与俄国人就这个前纳粹卫星国的政治未来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但美国拒绝了他的计划。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他手下的将军告诉他在1946年11月前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他也猜测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因此把苏军看作是对德国军事力量复兴的一种有效制约。结果,在德国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命令,在苏军继续前进解放柏林和布拉格时在易北河停下东进的脚步。4月25日,美苏士兵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握手。
——摘编自(美)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英美首脑对进军德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
5.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禹之曾孙,史书称其“协契圣主,佐命太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他从小诵习儒家经典,加之他出身于帝王世家,耳濡目染,对传统的封建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入魏后,他受到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赏识与信任,从“典禁中之事”的秘书中散屡迁至尚书仆射,“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千万”。太和初制定的刑律还较为粗疏,有不少阙漏之处,孝文帝在迁都洛阳的前夕,再次制定新的律令,“及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高祖虽自下笔,无不访决焉。”“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园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誉之为“一时之秀”。李冲在太和年间的二十余年仕宦生涯中,执枢衡,总朝务,参与制定了北魏政治制度、礼制、官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孝文帝太和改制中的具体谋划者和决策者,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家。
——摘编自施光明《略论北魏政治改革家李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冲的主要事迹和活动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冲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禹之曾孙,史书称其“协契圣主,佐命太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他从小诵习儒家经典,加之他出身于帝王世家,耳濡目染,对传统的封建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入魏后,他受到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赏识与信任,从“典禁中之事”的秘书中散屡迁至尚书仆射,“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千万”。太和初制定的刑律还较为粗疏,有不少阙漏之处,孝文帝在迁都洛阳的前夕,再次制定新的律令,“及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高祖虽自下笔,无不访决焉。”“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园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誉之为“一时之秀”。李冲在太和年间的二十余年仕宦生涯中,执枢衡,总朝务,参与制定了北魏政治制度、礼制、官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孝文帝太和改制中的具体谋划者和决策者,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家。
——摘编自施光明《略论北魏政治改革家李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冲的主要事迹和活动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冲取得成功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经·大雅》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旧并非对峙关系。王安石的“新桃换旧符”虽有改革的含义,但也不是要打碎千百年的传统。而“五四”精英眼中的“新”则是欧洲中心史观,特别是哲学家康德的那种把新旧看成是“光明与黑暗”“启蒙与愚昧”甚或“善与恶”的关系。
——摘编自相蓝欣《从“中体西用”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外思想的变迁与内涵》
根据材料,围绕“新与旧”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中外历史上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重大事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诗经·大雅》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旧并非对峙关系。王安石的“新桃换旧符”虽有改革的含义,但也不是要打碎千百年的传统。而“五四”精英眼中的“新”则是欧洲中心史观,特别是哲学家康德的那种把新旧看成是“光明与黑暗”“启蒙与愚昧”甚或“善与恶”的关系。
——摘编自相蓝欣《从“中体西用”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外思想的变迁与内涵》
根据材料,围绕“新与旧”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中外历史上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重大事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16题)
7.
古代雅典法律条文中有三条关于胆怯的罪行,即“不履行兵役,擅离职守,扔下盾牌逃跑”,并且公民的胆怯被认为有损家人和国家荣誉。这表明古代雅典
A.公民自由被严格限制 |
B.城邦政治凸显集体观念 |
C.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
D.直接民主导致权力失衡 |
8.
罗马法中的债法规定:“契约成立的首要条件及时注意立约人的意愿,那么,必然要求缔约者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或者虽为行为能力受限制者,但契约缔结时已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否则,契约无效。因此,聋哑人、精神失常者不能缔结契约,年幼的受监护人及处于监护人下的妇女缔结契约要有监护人的同意。”这表明罗马法
A.满足契约双方共同要求 |
B.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
C.歧视妇女维护男权社会 |
D.重视契约维护国家稳定 |
9.
下图是漫画《不彻底的重建》。漫画中的城墙上悬挂着青天白日旗,地上堆放的砖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等。漫画作者主要揭示了


A.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
B.旧军阀旧官僚投机革命 |
C.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D.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原因 |
10.
1931年10月,傅斯年召集方壮猷、徐中舒、萧一山、蒋廷黻等五位顶尖历史学者,联手撰写《东北史纲》。王芸生在1931-1933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出七卷本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他们旨在
A.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 |
B.揭露日军全面侵华野心 |
C.唤醒各界以解救国难 |
D.号召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
11.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
B.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
12.
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修正案(草案)》《居住证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3月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上述行为的意义在于
A.加强对弱势人群的保护 |
B.拓展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
C.加大对民生事业的关注 |
D.进一步健全了法律体系 |
14.
西班牙人在秘鲁、墨西哥等地投资开采银矿,西属美洲于1540至1700年至少产银四万吨,可能多至六七万吨。美产白银的大部分,每年都一船一船地被运往西班牙,再通过贸易关系转运欧洲各地。此记载的最佳价值是用于研究
A.美洲采银业的迅速发展 |
B.西班牙殖民扩张历程 |
C.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 |
D.世界市场形成的特征 |
15.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在进口品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一种‘替代型’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了”。其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忙于世界大战 |
B.民众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 |
C.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封锁 |
D.国内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16.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0年,云南昆明地区主要的工厂企业已达80个,仅次于重庆和川中区,居西南第3位,其中机械制造工业11个,冶炼工业6个,电器工业7个,化学工业25个,纺织工业18个,其他工业13个。这反映出中国
A.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性有所缓解 |
B.近代轻、重工业的结构趋向平衡 |
C.西南官僚资本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
D.战时经济的局部状况和发展特征 |
17.
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改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 |
B.使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C.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D.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
18.
《周礼》重视祭祀鬼神,而孔子则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提出“举贤才”打破了宗法制的亲亲尊尊,主张“学而优则仕”。这反映了孔子
A.认为周礼已不合时宜 |
B.重视民众的人文主义精神 |
C.贬鬼神反迷信的意识 |
D.对周礼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
19.
在古希腊服饰设计中,女式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男子希顿长袍的下摆只到膝部,而腿部的黄金分割点恰恰就位于膝部。这反映了古希腊
A.崇尚理性之美 |
B.平等自由理念 |
C.开放包容精神 |
D.注重功利实用 |
20.
1966年,美国总统约翰逊说:“我们依然坚信,一个一体化的大西洋防务,是构筑西欧统一的第一需要,而不是西欧统一之后的结果,而且,这样一个大西洋防务,也仍是扩展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及消除同东方之间分歧的第一需要。”这体现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
A.积极推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
B.支持西欧缓和与苏联紧张关系 |
C.欧洲一体化必须符合美国利益 |
D.认可美欧大西洋防务向东扩展 |
21.
19世纪后半叶遇有重大外交事务时,外国文书通常经天津北洋大臣处转发总署,重大条约的签订也多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大臣位高权重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D.中央集权的弱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