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自然科学是希腊思想传统的直接继承者,它借助于复兴古典学术和强调人的全面教养的人文主义而不断发展起来。它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思想中把理性和知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习得理想人性的基本方式的精神遗产。”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近代自然科学是希腊思想传统的直接继承者,它借助于复兴古典学术和强调人的全面教养的人文主义而不断发展起来。它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思想中把理性和知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习得理想人性的基本方式的精神遗产。”
——摘自王荣江《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二: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如果说17世纪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么18世纪就是“我在故我思”,18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世紀。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順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是17世紀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事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等。拉美特利强调人是机器,王公族概莫能外,目的也在于此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
材料三:科学精神被引进和大规模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科学传播突破了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科学方法的局限,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层面的内容,科学精神由此进入了中国科学的殿堂。在新文化运动的诸多传播者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家和以《科学》月刊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背景和理论旨趣的不同,这两股主力科学传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富而深邃的意藴。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运用科学精神改造文化,开启民智并通过传播科学来推进中国的民主。科学派和人文派的科学传播者都触及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者,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作用。——摘编自张炎、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
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一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民法典》被誉为“法国第二宪法”、“世界法律文化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材料一 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我们一致同意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发展领域的规划合作,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坚定主张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材料一 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我们一致同意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发展领域的规划合作,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坚定主张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摘自《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新华网2018—09—05)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吉密欧问道: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然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2.单选题- (共14题)
5.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
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
6.
阅读黄埔军校课程设置表:
材料反映了黄埔军校
课目名称 | 科目名称 | 合计 | |
军事学 | 战术性、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 9 | |
军事训练 | 教练科目 |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技术 | 9 |
演习科目 |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 ||
政治党务 |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 13 |
材料反映了黄埔军校
A.注意武力与民众的结合 |
B.严格的校规校纪管理学生 |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
D.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
7.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
B.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 |
C.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
D.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
8.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 |
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C.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 |
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
9.
下边是一组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漫画作品,下图为“苏联和平经济不断高涨”、“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化”。该漫画作品

A. 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
B. 完全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C. 揭示出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
D. 夸大了苏美两国政治的对立

A. 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
B. 完全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C. 揭示出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
D. 夸大了苏美两国政治的对立
10.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
11.
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
12.
下图反映了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 |
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
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
1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
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
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
14.
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
16.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
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
17.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人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样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A.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
B.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
C.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D.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