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出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有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3)根据材料三,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4.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7题)
6.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
10.
《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该史料说明了
A.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 |
B.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 |
C.青铜器按照礼制要求制作 |
D.周代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
11.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是
A.商品经济的发达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政府的大力推广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12.
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
15.
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C. 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C. 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6.
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对上述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业 |
B.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
C.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
D.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
17.
我国近代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金龙”香烟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
①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②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③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④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①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②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③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④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18.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
B.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
C.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
D.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19.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B.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C.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
20.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下表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