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练习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27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程认为,“乾坤,天地也,万物乌有出天地之外者乎”?宋人认为,人在社会中要守“人伦”,在自然界中要循“物理”。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宋代的君主也表示要与匝时布政”,“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宋制规定:“伐毁树木、稼墙者,唯盗论”。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担负山泽苑囿的环境保护。在地方州县,环境保护与利用之事则主要由通判或县尽兼理。

——摘编自张全明《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

材料二 唐至五代吴越,太湖地区形成以塘、浦为四界的扦田,同时在沿江沿海和高低分界处,皆设堰闸以控制蓄泄。宋初,农户为自己方便,多有破坏扦堤的现象,原来的大扦逐渐被分割成小扦。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政和年间,为增加政府收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宋室南渡以后,北人“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围垦的地点主要向低下的湖荡地区拓展,浙西围垦掀起热潮,“围田相望,皆千百亩”。嘉定年间,湖州境内“修筑堤岸,变草荡为新田者凡十万亩”。朝廷曾多次下诏禁止围田,但难以禁止。政府为安置流民等原因,也时禁时围。这样,许多湖泊缩小或消失,河道变窄,多地农田“涝则水增益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

——摘编自张芳《太湖地区古代扦田的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生态保护思想及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启示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63年11月22日,林登·约翰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在任职的5年多时间里,他一方面大举增兵,以遏制越共对南越的“侵略”;一方面又严格控制战争的升级,甚至多次主动提出和谈。他在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防止他国内改革计划的天折。

——摘编自郭庆贺《从越南战争看约翰逊的矛盾政策》

材料二  1964年7月19日,针对美国发动对老挝的直接武装侵略并不断发出把战争扩大到北越的叫嚣,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指出“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美国扩大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战争”。

——摘编自装坚章《中国外交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越政策矛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孙思邈幼年多病,为筹汤药之资而家产罄尽,但研习医药之志不改,阅览各类医药书籍。“至于切脉、诊候、采药·····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志学之岁,驰百金百询经方”,对少数民族有效的方剂,予以推广,对外来的方剂,使之中国化,为国人所接受并应用。孙思邈曾遍历关中山川,并在贞观年间南下四川考察风土人情、采集药材、炼制丹药、沿途施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撰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认是我国早期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按妇产、小儿、五官、传染病等分科叙述,促进了妇产、小儿独立设科。书中按各科每一种疾病逐一叙述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各家治疗经验,在许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明显超过前人,如夜盲症、糖尿病等。该书不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还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思邈医学成就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约翰·巴肯,曾任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还曾担任过南非专员的私人秘书。1910年创作了《普莱斯特·约翰王国》,下面节选的是小说主人公大卫在参加了镇压南非土著起义后的叙述:
我明白了白人责任的含义:他必须冒着各种危险,不惜丧失生命和财富的代价,学会在履行义务中获得满足。这是白人与黑人的区别所在,这是责任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国王的力量所在。只要我们知晓并实践这一点,我们不仅要统治非洲,我们还将统治任何其人民只是碌碌无为、愚蠢过活的黑暗地方。
讷纳·麦兰,非州裔美国人,曾任法国在西非的殖民官员。1921年出版小说《巴托拉》,小说主人公是位名叫巴托拉的非洲地方领导人,下面是节选的是巴托拉的叙述:
但是,谈论它有什么好处呢?除了白人的皮肤比黑人的皮肤娇贵之外,全是老生常谈。每个人都知道,声称自己是在“征税”的白人强迫所有的成年黑人扛大量的包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行程历时两天、三天甚至是四天。欧洲人通常感到无法适应的重量,对他们而言,无关紧要,他们又不会被负担压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5.
雅典民主政体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议事会和公民法庭)都是依靠演说来运作的,无论是提议、控诉还是申辩,均以当事人现场演说和听众或陪审员的现场判断为其基本程序,当时的政治家甚至认为雅典政体是建立在演说之中的。这反映出当时
A.雅典政治被演说家左右
B.演说影响城邦事务决策
C.演说催生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D.雅典民主缺乏正常运作程序
6.
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
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
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
7.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经过剧烈转变,革命阵营的阶级分化已经结束,现在是“两个完全独立互相仇视而不可调和的营垒相抗衡”,强调“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完成中国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据此判断,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A.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日本全发动面侵华
D.重庆谈判即将举行
8.
1982年底到1983年初,《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不能再吃‘大锅饭”.“很有必要明辨是非”、“把零售业服务业经营责任制推广开来”、“‘大锅饭’养懒汉”、“集体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不端‘铁饭碗’很好”、“把内在活力开发出来”等社论,提出不能再吃“大锅饭”。据此判断,该系列社论
A.呼吁取消集体企业
B.存在片面激进倾向
C.反思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D.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9.
20世纪初,有知识分子指出:“今中国有至大之患二,一曰贫,二曰愚。此二者有其一焉,则是以亡国灭种。……贫可生愚,愚可生贫。……故曰,救中国之贫,宜先开中国之智。”这主要体现了
A.教育救国思潮
B.实业救国思潮
C.民主共和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10.
17世纪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后就不再干预,让世界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18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诺亚方舟、耶稣出身等进行考证,认为整部圣经都是杜撰出来的。两者都
A.提倡追求现世幸福
B.宣扬信仰得救
C.体现理性主义
D.促进近代科学产生
11.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上谕户部:“近闻江、浙、闽、广四省海关,于大洋兴贩商船遵照则例征取税课,原未累民。但将沿海地方采捕鱼虾及贸易小船概行征税,小民不便。今应作何征收,惮商民均益,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以闻。”由此可知康熙
A.力主重农抑商
B.鼓励海外贸易
C.要求取消海禁
D.反对滥收赋税
12.
《万国公法》是1836年美国人出版的国际法权威著作。1864年,总理衙门将《万国公法》刊印并下达各级政府,以便他们可根据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A.外交理念与世界同步
B.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C.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传统的天下观有所改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