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2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三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所体现的精神。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正道”的内涵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他”的政治观点对近代一些国家的政治革命和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
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简要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3.
如图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
A.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
B.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
C.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
D.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4.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5.
“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
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
6.
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
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
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7.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8.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9.
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题词:“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检验真理的标准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11.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2.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人生而平等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3.
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提倡人民主权
B.主张三权分立
C.主张社会契约
D.反对君主专制
14.
14-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B.以批判的态度来观察社会现状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15.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该规定
A.反映了三权分立基本原则
B.实践了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C.违背了1787年宪法原则
D.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原则
16.
荷兰绘画小品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其艺术特点是形式小巧、富而不贵、反映市民生活情趣、价格便宜、多挂在市民的住宅里。与此艺术特色相似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
A.《清明上河图》
B.《墨梅图》
C.《游春图》
D.《鹳鱼石斧图》
17.
陈独秀在1915年9月《敬告青年》一文中,要青年尊崇实际,摒弃虚文,敢于怀疑那些被人奉为天经地义但不切实用的陈腐教条,用理性和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判断其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据此推知,《敬告青年》
A.呼唤了思想解放高潮的到来
B.为青年指明追求未来的方向
C.鼓励民众敢于抛弃传统文化
D.运用启蒙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18.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19.
“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A.《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0.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是1998年的6倍;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这反映了我国
A.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B.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
C.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发展
21.
197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2.
六十余年来,中国突破了“六个难关”,即“卫星上天关”“卫星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每个难关的突破,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中与“卫星上天关”和“载人航天关”对应的科技成就是:
A.“长征一号”卫星和“神舟”五号飞船
B.“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五号飞船
C.“长征一号”卫星和“神舟”六号飞船
D.“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六号飞船

3.选择题(共1题)

23.“14-7 8”,比较大小,在 里应填的符号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