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21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咸丰以降,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中,沙俄趁机对中国东北领土进行侵吞,导致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大量贫苦百姓出关开荒谋生,造成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及内蒙和吉林的部分地区)民人数量剧增,为数不多的州县街门难以维系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加之相沿已久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下各自为政、吏治败坏的弊病,使得当地匪盗横生、百姓困苦。在这种情况下,清廷被迫于光绪元年(1875年)差派办事练达的刑部尚书对奉天地区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崇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盛京将军按内地总督体制加兵部尚书衔,统辖奉天地区钱粮、驻防、刑狱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最高长官;奉天刑名案件由将军、府尹负总责,盛京刑部侍郎只能对重大案件按律审结,其他案件不得干预;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每年最少得养廉银八千两和六千两,其他官员亦应一定程度加薪。崇实的改革开启了清末奉天地区行政体制变革的序幕,当地实行了二百余年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开始被州县一元管理体系所取代,进而逐步确立了同于内地的单纯以地域划分的行省政区模式。

——摘编自刘洋《崇实改革与清代奉天地区政区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崇实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崇实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5年尼加拉瓜各政治集团间爆发内战。1926年8月自由党成立立宪政府。1926年,美国武装进驻尼加拉瓜并支持保守党建立迪亚斯政府,引起许多地方起义。1927年5月,自由党领导的立宪政府同美国签仃投降协定,其中参与起义的将军桑迪诺拒绝投降,在山区建立根据地,走上了抗美游击战争的道路。从1927年5月到1929年5月,是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的第一阶段,它标志着桑地诺依靠工农、独立进行抗战的开始。桑地诺在军队中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和纪律,严惩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在军队内部保持平等关系,官兵之间互称兄弟;出版刊物加强对军队的历史教育,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也相当密切。美国对尼加拉瓜的干涉,引起世界舆论的抗议,1929年,桑地诺为了获得军需品和国外的支持,在墨西哥从事外交活动。在美国占领区内,学生用罢课形式反对美国强迫他们学英语,农民用各种方式来支援和参加桑地诺军队,市民积极响应桑地诺号召拒绝参加美国主导的尼加拉瓜选举。1933年,美国撤出尼加拉瓜,美国在尼加拉瓜进行了6年侵略战争,动员了美国海军陆战队1.2万人以上,六七十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最终仍以失致而宣告结束。

——摘编自(美)布拉德福德·伯恩斯《在尼加拉瓜的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侵略尼加拉瓜最终失败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间的交流触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摘编自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

围绕材料,运用所学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类型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展开论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单选题(共8题)

4.
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材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
B.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
C.实现了公民的直接民主
D.自由人和奴隶是公平平等的
5.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6.
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
A.被迫放弃天朝观念
B.外交思想渗透“中体西用”
C.逐步接受条约体系
D.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
7.
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资政院第一任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以上材料
A.体现“分权与制衡”的色彩
B.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
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D.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
8.
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询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
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
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
10.
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11.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