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17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
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及其体现的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内瓦会议期间,1954年5月7日凌晨,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大捷。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在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这一问题上,越南方面坚持以北纬13度线为界,而法国方面则主张以北纬20度线为界。
为此,谈判陷入僵局。
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周恩来进行了大量的斡旋工作。最终法越双方达成了以下协议:
以北纬17度线作为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国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撤军;1956年7月越南举行全国大选。7月21日,日内瓦会议结束。正当越南人憧憬着两年后实现祖国的统一时,美国卷入进来,将日内瓦会议相关协议破坏殆尽。

——据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印度支那问题解决过程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支那问题解决方案产生的影响。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开国之后,明太祖开始着手建立新的金融体系。由于铜钱严重不足,政府又尝试恢复纸币制度。洪武七年(1374年),明政府订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次年,造“大明宝钞”。宝钞为不兑换纸币(即可以用金银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换金银),政府发钞不储备金、银本钱,禁止民间以金银相交易,违者治罪。洪武九年又令天下税粮以银、钞、钱、绢代输。明政府初行钞法。对钞币的发行并无限制。加之作假成本低,伪钞泛滥,于是发生钞币贬值等情况。到了洪武二十七年,贬值已经超过六倍。钞币的贬值使得政府官员原本就低的俸禄(由粮食加钞币构成)变得更加可怜。到洪武末年,钞法阻滞不行,民间交易只用金银。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皇帝终于放松了用银的禁令,逐步使得民间金融系统脱离了政府的摆布,推动了民间经济的繁荣,无意之间让这个原始、僵化的帝国存活了近三百年时光。

——据漆侠主编《这个改革通史·明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武年间货币制度改革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武年间货币制度改革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王余光《中国文献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知识分类体系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3.单选题(共9题)

5.
公元前350年前后,德漠斯提尼在公民大会的一次演说中提出,如果一部分人像暴君一样发布命令,另一部分人出资装备战舰、交纳战争税并且参军参战,再有一部分人则只是投票判决这些出资参战的人们,那任何必要的行动皆无法实施。当时这类演说多次出现,表明雅典
A.丧失了达成政治共识的机制
B.城邦政体发生根本转变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广泛质疑
D.民主政治体制面临危机
6.
据统计,1948年当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名院士中,有60人选择了留在大陆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回到大陆。当时在美国的老舍、曹禺、钱学森等人,经过努力也纷纷回到了祖国。1949年前后,这一批知识分子
A.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B.承担着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
C.响应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感召
D.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关键
7.
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这
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
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
8.
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A.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B.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
C.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
D.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9.
1978-1993年间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

注:“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值。比值大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具有优势;比值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相对较弱。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10.
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
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
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
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
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
A.印刷术的普及
B.市民文化的兴起
C.道教的正统化
D.书法艺术的发展
12.
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3.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