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剪力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实现了对通知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材料三 “卓越的政治家必须立足脚下的土地,清楚自己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别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但同时还得有前瞻性,能够从长远着想而牺牲本集团一些眼前利益,以求与社会各集团利益和谐相处。除此之外,还得要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技巧,即精通政治博弈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如何被“驯服”的。
(3)美国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又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均衡。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谋求社会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哪些均衡?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剪力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实现了对通知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材料三 “卓越的政治家必须立足脚下的土地,清楚自己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别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但同时还得有前瞻性,能够从长远着想而牺牲本集团一些眼前利益,以求与社会各集团利益和谐相处。除此之外,还得要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技巧,即精通政治博弈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如何被“驯服”的。
(3)美国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又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均衡。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谋求社会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哪些均衡?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核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材料二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
材料三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姿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民国元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结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指出招商局发展进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核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材料二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
1872年 | 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中国上传第一次行驶南洋航线 |
1876年 | 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 |
1878年 | 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 |
1879年 | 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
1881年 | 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
1890年 | 中国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97年 | 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
材料三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姿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民国元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结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指出招商局发展进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单选题- (共20题)
5.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6.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院,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孙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A.三权分立制度 |
B.联邦参议院 |
C.联邦最高法院 |
D.两党制竞选制度 |
7.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皮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榄已经破烂的房子。”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律至上 |
B.分权制衡 |
C.责任内阁 |
D.君主无权 |
8.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于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断正确的是


A.都表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
B.都具备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
C.都有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
D.都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
9.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强迫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 |
B.从中国掠走大量珍贵文物 |
C.继续支持维护慈禧的统治 |
D.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
10.
1929年,中共中央发出致红四军的指示信,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要求红军官兵维护朱德、***的领导,明确***为前委书记。这表明
A.井冈山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 |
B.***军事上领导地位确立 |
C.“左”倾错误占据领导地位 |
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俄的影响 |
11.
1990年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次年又提出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上述措施表明台湾当局
A.推动两岸“三通” |
B.认同“一国两制”方案 |
C.坚持一个中国 |
D.积极响应“九二共识” |
12.
1949年6月,***明确提出“联合苏联,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光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C.“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 |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3.
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实际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
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
15.
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在20年间获得高速发展;70年代后期,政府住房改革的目标之一调整为鼓励住房自有化,部分质量好的社会住房被购买而成为私产。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负担 |
B.改善国民住房条件 |
C.发展社会福利 |
D.增加政府调控能力 |
16.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美国通过法案支持反法西斯的国家 |
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
17.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5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
B.国家财政状况 |
C.苏联大力帮助 |
D.国际形势严峻 |
18.
下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这反映出这时的世界经济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美国 | 179 | 瑞士 | 11 |
欧盟 | 148 | 中国 | 10 |
日本 | 107 | 澳大利亚 | 7 |
加拿大 | 12 | 巴西 | 3 |
韩国 | 12 | 其他 | 11 |
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
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
19.
在细心的观察家看来,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是因为
A.它推动产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
B.它开启世界向着整体性发展的序幕 |
C.它促使了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转型 |
D.它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21.
农业社会中土地就是财富,但历史上却多词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
B.商品经济发展 |
C.赋税负担沉重 |
D.豪强势力膨胀 |
22.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颁布的76项主要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布
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
B.有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 |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
D.表示袁世凯赢得了广泛政治认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