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20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从陪审员的产生到法庭宣布判决结果,整个过程把对陪审员数量的硬性规定与法庭分配时的软性概率相结合、程序的公开性与投票的秘密性相结合,实现了雅典人追求的真正目标。时隔两千多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雅典司法的时候,我们仍不免对古人的精研覃思赞叹不已。

——摘编自李珊《试论古代雅典的司法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律从产生之时起,便带有浓厚的宗法等级色彩。随着儒家思想被奉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于是在中国封建法律中便确立了以身份等差为基础的立法等差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关于庶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是严重失衡的,庶民虽然在法律范围内享有从事生产的权利,且“法律贱商人”,但比起国家要求庶民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是微不足道的。

——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

材料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可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摘编自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司法机构及雅典人在司法上追求的真正目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一、三,简析古代希腊、罗马的法律对现代中国制定法律的价值。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由于商品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固有规律作用的结果在不断分解自然经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农产品由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而更多地进入市场。唐宋以后的一些手工业区,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变成了市镇,或者变成了墟市和草市,一些市场不仅白天有商业活动,而且晚上也有夜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得到发展,从而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具有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性质,促使农产品越来越转化为商品,一些原为农村家庭副业的生产逐渐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城市手工业部门。

——摘编自郭庠林《试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市场经济》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打开和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辛亥革命之后制定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保护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加上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快速发展,这些变化大大推进了近代中国国内商品和市场的发展,各种要素市场得以出现,使得近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得以发展并初步形成。

——摘编自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84年10月20日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全党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上已形成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地阐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思路。

——摘编自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场”发展的表现及对农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成为打开和奠定近代中国市场经济基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但到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穆斯林商人和水手从事贸易的积极性,也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他们成为在亚洲诸海活动中的伟大创造者。结果,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当时,中国的经济居主导地位,这可以由以下事实看出来: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等。最后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荷兰位于西北欧的低地,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其很早就拥有相当的海上贸易规模。建国之后,由于本身国土面积有限,荷兰难以在陆地开拓,于是便全力投入到海上贸易之中。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此时,历史把机遇放在了荷兰的头上,虽然是新兴国家,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却规模庞大。早在1609年,荷兰人便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使得荷兰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荷兰人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由于上述条件,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

——摘编自中国网《荷兰:垄断海上贸易的马车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米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荷兰垄断世界贸易所具备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宋代和17世纪荷兰对外贸易给两国带来的共同影响。

2.单选题(共45题)

4.
在古代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他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由此可知,古代雅典政治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泛滥民主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外来人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纠纷的外事裁判官,他们抛开了传统法的框架,遵循公平正义的理念审理纠纷。据此可知,外事裁判官的设立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削弱了罗马的凝聚力
C.保护了外来人的利益
D.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6.
有学者指出,《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说明《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确立了议会的神圣地位
C.恢复了英国依法治国传统
D.保障了政治环境的稳定
7.
有学者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总统在“任期、权力等方面的规定都表现出‘君主’的特征”。该观点意在说明
A.华盛顿在美国的特殊性
B.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C.总统产生方式有违公平
D.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
8.
1941年初,新华社记者雷烨记下了他在潘家峪看到的一切:“听不见昔日的牧羊少年的歌声和老人的咳嗽,没有炊烟也没有灯光。黄昏里,在这里,我们向谁告别呢?”材料反映的是
A.日军在潘家峪犯下的暴行
B.潘家峪自然环境的恶劣
C.国民政府的残酷剥削
D.国共内战的影响
9.
由于工兵代表苏维埃同临时政府之间定有特殊的“协议”,“也不能用寻常的方法去推翻”。列宁说:“要善于通过最可靠的道路走向革命的下一阶段或者说走向第二次革命”。列宁所说的最可靠的道路是指
A.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政权的过渡
B.与临时政府共同执掌政权
C.先进攻城市再辐射到农村地区
D.使民主革命暂且转入低潮
10.
2018年3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委员有2158名。其中,女性共440名,占20.4%,中共委员859名,占39.8%,非中共委员1299名,占60.2%,56个民族都有人选入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5名。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充分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C.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
D.中共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
11.
1971年7月,美国绕开日本公布了尼克松将访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消息。这件事被日称为“越顶外交”,美国的这一举动使长期亲美的日本政府大为震惊。这说明“越顶外交”
A.严重影响日美关系走向
B.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对抗
C.促使日本思考对华政策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破裂
12.
下图所示的是某一时期中苏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世界政治形势不稳
B.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
C.西方封锁孤立中国
D.中国的“一边倒”政策
13.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浪潮;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有大张旗鼓地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苏两国
A.政治环境的不稳定
B.着力整顿国内文化
C.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D.全球争霸对抗激烈
14.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下列符合该图片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彻底结束
B.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
C.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
D.世界各种力量新的分化组合
15.
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其具体含义是指
A.发挥市场运行机制,让经济“自我治疗”
B.政府加强干预,企业按照计划进行生
C.听任经济形势恶化,政府始终置身事外
D.大幅降低关税,加强国际间的自由贸易
16.
罗斯福政府意识到,“饥肠辘辘的,衣衫褴褛的劳动大军不仅很难为它(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利润,连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A.《农业调整法》
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17.
罗斯福说:“我会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这能够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自由放任政策
B.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C.对经济的局部调整
D.国家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18.
下面是美国1820~2009年占世界GDP的比重变化情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高峰的原因是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B.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
D.“混合经济”模式的确立
19.
里根总统在1981年的就职典礼上说道:“美国政府应该让自由市场机制能够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茁壮成长。”据此可知,里根的核心主张是
A.主张回归自由主义经济时代
B.对国家商业的发展撤销管制
C.降低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发展
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20.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
A.重心是继续提高经济建设速度和公有化程度
B.结果是到1961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
C.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
D.目的是巩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的成果
21.
农户的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剩余全部归自己。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这种情状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推行
A.农业合作化
B.振兴乡镇企业战略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报刊不断刊登文章,围绕个体经济雇工经营有无剥削,和今天的雇工经营与资本主义的雇工经营有无区别等焦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这一时期的讨论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已触及新的领域
B.对个体经济的定位趋向明确
C.计划经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启动
23.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表明
A.维护国家主权是对外开放的关键
B.改革开放需要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
C.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对外开放重点
D.全方位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4.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基于原先基础的一个渐进的或者是缓慢的自然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它是由于外部的冲击而造成的。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
A.新旧社会经济基础交替使然
B.与民众思想得到解放有关
C.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结果
D.资产阶级努力奋斗的结果
25.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街道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上海
A.社会秩序极其的混乱不堪
B.交通领域新旧、快慢并驾齐驱
C.新式交通工具占主导地位
D.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26.
任景丰,这位京城里的照相馆老板,以赤子情怀和正义之气,打开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也打破了洋人在中国垄断电影的局面。任景丰这一历史性贡献反映在
A.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B.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
C.《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
D.电影《风云儿女》的成功放映
27.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工厂制度的兴起和发展
C.“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加剧
28.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运气最差”的一个美国总统,因为“大萧条”的根源基本与他无关。这里的“根源”是指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国家政治体制
C.权力相互制衡机制
D.国家行政职权
29.
“整个来说,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的股票价格,只等于1929年的11%;投资者的损失达740亿元……全国有五千多家银行倒闭,8.6万家商号暂停营业。”这主要反映了本次经济危机
A.持续的时间长
B.失业人数多
C.银行纷纷倒闭
D.破坏性大
30.
清初,由于土地集中和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乾隆时期废除了户口编审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限制了城镇工商业发展
C.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1.
下图中瓷胎画珐琅黑地梅竹纹盘残片出土于2014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华门内的南大库遗址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该瓷器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32.
《周庄镇志》记载:清代前期,“棉纱,妇女纺之,复束成绞以易于市。遂捆载到浙江硖石镇以售”。材料反映的手工业的特点是
A.艰难发展,后来居上
B.规模庞大,工艺先进
C.家庭副业,生产分散
D.素称发达,享誉世界
33.
有学者认为,这一政策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阻滞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阻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近现代化进程。该学者说的“这一政策”是指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土地私有制
D.朝贡贸易
34.
1860年,全国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与汕头共进口洋纱3.5万余担,织成土布340万匹,只占广东与福建土布年产量的5.7%,不足全国土布用纱量的1%。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B.进口洋纱质量不如国内土纱
C.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35.
1905年,英国《泰晤士报》在评价中国时写道:“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其根源是中国
A.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鼓励企业商品输出
C.洋务运动有所成就
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36.
下面是1935年《实业部月刊》关于全国化学工业组织形式及数量的统计表。由此可知,近代中国化学工业
组织形式
个人
合伙
无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公司
数量(家)
25
24
6
33
2
 
A.企业规模偏小
B.产业结构失调
C.组织形式多样
D.资本积累不足
37.
下图为1958年拍摄的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照片,文字说明是“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增长
B.超越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C.意图是要抓好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8.
“一五”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说明“一五”计划
A.调整了新中国的产业结构
B.已经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C.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础
D.导致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39.
1891年,英国《伦敦武备报》认为清朝海军的实力位列世界第八,日本位列世界第十六。美国认定清朝陆军的实力稳居世界前三。李鸿章曾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这实际上说明当时清朝
A.传统军事实力十分强大
B.重视国防和军队的建设
C.仍享有天朝上国的地位
D.军事近代化初见成效
40.
下面是唐朝不同时期对长安城中“市”的管理的变化。此变化说明唐朝中后期)
A.城市管理日益严密
B.商业活动渐趋萎缩
C.对市管理逐渐放松
D.社会治安逐渐失控
41.
自秦汉移民开发宁夏引黄灌区以来,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溉区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总灌溉面积已达828万亩。这可用来说明
A.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
B.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最古老的灌溉区
C.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始于秦汉时期
D.水利工程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42.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航海家进行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和从欧洲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及环球一周的远航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成功开辟后
A.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
B.美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世界各地文明相对孤立
D.世界市场体系正式形成
43.
在西欧国家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打败法国,扩展在北美和印度地区的殖民势力,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
A.17世纪初
B.18世纪中期
C.15、16世纪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44.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西欧国家的这些殖民扩张活动客观上
A.促使亚非拉美国家的团结
B.促使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结合
C.开始打破东西方贸易壁垒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45.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这种情形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标志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B.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C.垄断渗入英国社会生产领域
D.确立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46.
下图是1956年罗伯特·杜瓦斯诺拍摄的《断掌工业》,寓意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观的再现。这一作品实质上
A.反映工业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B.控诉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
C.体现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D.强调了重工业生产领域快速发展
47.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美洲的发现”者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迪亚士
D.达·伽马
48.
洋务运动期间,郭嵩焘在奏折中称:“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由此可知,郭嵩焘认为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应是
A.官督商办
B.国家主导
C.官商合办
D.民间经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