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有哪些?
(3) 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有哪些?
(3) 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二:1840—1900年列强侵华及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英勇的抗争。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 中国 | 英国 |
政治制度 | 封建君主专制 | 君主立宪制度 |
经济基础 |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军事力量 |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 船坚炮利 |
对外政策 | 闭关锁国 | 殖民扩张 |
材料二:1840—1900年列强侵华及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 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国侵华战争 | |
签订条约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
内容 | 割地 | 香港岛 |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 |
赔款 | 2100万银元 | 白银2亿两 | 白银4.5亿两 | |
开埠 |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 —— | |
其他条款 | 协定关锐 | 开设工厂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英勇的抗争。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材料一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单选题- (共15题)
4.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
B.防止官员腐败 |
C.培育权利观念 |
D.增强责任意识 |
5.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6.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7.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
8.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9.
“1832年伊始,(英国)一系列议会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推动这些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议会同国王的激烈斗争 |
B.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的斗争 |
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
D.工人运动的不断髙涨 |
10.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A.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
B.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
C.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
D.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
12.
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
B.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
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
D.议会至上 |
13.
2017年6月,因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台。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
A.特蕾莎·梅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
B.英国女王的态度 |
C.议会对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 |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
1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B.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C.拆毁京津沿线炮台 |
D.准许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
15.
清朝一般都将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廷寄谕旨的簿册放到“上谕档”以备考查,然而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剿捕档”本是用来抄录平叛镇反事件谕旨的簿册,将于英国的战事等同于平定叛乱。这表明晚清时期朝廷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天朝上国”的观念 |
C.比较理性的认清了鸦片战争 |
D.已经有了近代化意识 |
1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市民的整体素质 |
D.革命的彻底性 |
3.选择题- (共3题)
19.

加法算式是{#blank#}1{#/blank#}
乘法算式是{#blank#}2{#/blank#}或{#blank#}3{#/blank#};口诀是{#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