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西方:“谁如果破坏和平,或者越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谁就得自己承担这种行为的全部后果。”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甘示弱,强调柏林已成为“西方勇气和意志的试金石”,不能也绝不允许苏联通过武力为所欲为此时,民主德国民众大批涌向西柏林,局势愈发紧张。8月13日,华约缔约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西方制造紧张局势,建议东德当局立即堵塞西柏林边界(西柏林全境皆由东德领土包围)。当天晚上,民主德国政府秘密沿分界线,筑起高达3.6米的水泥墙。此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外界直呼为“柏林墙”。
材料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他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力主启动“星球大战”。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瑜倒塌(1989年)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统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反映的本质问题。
材料一 1961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西方:“谁如果破坏和平,或者越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谁就得自己承担这种行为的全部后果。”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甘示弱,强调柏林已成为“西方勇气和意志的试金石”,不能也绝不允许苏联通过武力为所欲为此时,民主德国民众大批涌向西柏林,局势愈发紧张。8月13日,华约缔约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西方制造紧张局势,建议东德当局立即堵塞西柏林边界(西柏林全境皆由东德领土包围)。当天晚上,民主德国政府秘密沿分界线,筑起高达3.6米的水泥墙。此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外界直呼为“柏林墙”。
材料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他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力主启动“星球大战”。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瑜倒塌(1989年)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统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筑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反映的本质问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美国帮助中国实行脱离单一银本位的币值改革。但美国国务卿赫尔于1935年2月26日答复:由美国来推行中国的币制改革方案,是不可行的。在英国的支持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3日晚勿忙公布了币制改革条例,实行币制改革,这立即使美国产生不满情绪,并怀疑中英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虽然美国对英国的意图表示怀疑,但是他更反对日本扩张,反对日本对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对日本人给中国币制改革设置障碍表示不满。为操纵世界全融,美不得不考虑新的策略来对付中国的币制改革。1936年5月15日,美国同意收购中国白银,增加了中国货币发行准备的外汇基础,使得国内通货暂时能够得到稳定,避免了一场行将爆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中国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中国因此得到大量的外汇,这些数目加上出售白银所得,使中国的通货储备于1937年中期达到相当于三亿七千九百万美元的巨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 1934年,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美国帮助中国实行脱离单一银本位的币值改革。但美国国务卿赫尔于1935年2月26日答复:由美国来推行中国的币制改革方案,是不可行的。在英国的支持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3日晚勿忙公布了币制改革条例,实行币制改革,这立即使美国产生不满情绪,并怀疑中英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虽然美国对英国的意图表示怀疑,但是他更反对日本扩张,反对日本对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对日本人给中国币制改革设置障碍表示不满。为操纵世界全融,美不得不考虑新的策略来对付中国的币制改革。1936年5月15日,美国同意收购中国白银,增加了中国货币发行准备的外汇基础,使得国内通货暂时能够得到稳定,避免了一场行将爆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中国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中国因此得到大量的外汇,这些数目加上出售白银所得,使中国的通货储备于1937年中期达到相当于三亿七千九百万美元的巨数。
——摘编自李家智《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转为支持态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布雷德利(美国)于6月26日向杜鲁门提出,“韩国、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和东南亚,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地位“相互依赖”,美国“急需一个互相配合的全面的远东政策”。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海空军和陆军开始陆续参战。关于台湾问题,6月27日杜鲁门一纸宣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借机入侵台湾海峡。与此同时,日本问题也凸现出来。战争使日本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在远东军事力量不足的矛盾使得重新武装日本显得更加急迫。7月8日,麦克阿瑟授权日本政府组建7.5万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增加了800名海上保安队成员。几天后,远东盟军总司令部的专门委员会又提出计划,要求把警察预备队尽快编成4个步兵师,并装备美制武器。杜勒斯回国不久就催促国务院加紧和约的准备工作。他在7月19日建议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对日和约变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更不重要了”,并主张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第二天又强调了早日重新武装日本的不可分割性。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材料 布雷德利(美国)于6月26日向杜鲁门提出,“韩国、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和东南亚,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地位“相互依赖”,美国“急需一个互相配合的全面的远东政策”。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海空军和陆军开始陆续参战。关于台湾问题,6月27日杜鲁门一纸宣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借机入侵台湾海峡。与此同时,日本问题也凸现出来。战争使日本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在远东军事力量不足的矛盾使得重新武装日本显得更加急迫。7月8日,麦克阿瑟授权日本政府组建7.5万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增加了800名海上保安队成员。几天后,远东盟军总司令部的专门委员会又提出计划,要求把警察预备队尽快编成4个步兵师,并装备美制武器。杜勒斯回国不久就催促国务院加紧和约的准备工作。他在7月19日建议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对日和约变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更不重要了”,并主张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第二天又强调了早日重新武装日本的不可分割性。
——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今为适之学者……以为今人之言,有其独立自存之领域,而其所谓领域,又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骛,笔不暂停,以致酿成今日‘的底、他它、吗么、巴咧’之文变。”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要得意洋洋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文变“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其举动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胡适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作何评价。
材料一 “今为适之学者……以为今人之言,有其独立自存之领域,而其所谓领域,又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骛,笔不暂停,以致酿成今日‘的底、他它、吗么、巴咧’之文变。”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要得意洋洋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文变“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其举动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胡适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作何评价。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实行独立建制,不附属于其他部门或机构,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在职权上,御史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吏,不受行政管辖,只对皇帝负责,独立行使监察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但这种独立性,是基于皇帝控制之下的定范国的独立,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干扰,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介入,从而提高了监察效率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东西方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实行独立建制,不附属于其他部门或机构,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在职权上,御史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吏,不受行政管辖,只对皇帝负责,独立行使监察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但这种独立性,是基于皇帝控制之下的定范国的独立,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干扰,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介入,从而提高了监察效率
——摘编自张晋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与启示》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东西方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7题)
6.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材料表明
A.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
B.人民当家作主得以真正体现 |
C.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 |
D.直接民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
7.
观察下表,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第一表传唤 | 内容 |
一、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 |
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 | |
四、如诉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 | |
六,如当事人不能和解,则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由长官审理。 |
A.内容相当广泛,阶级性强 |
B.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
C.条文比较明晰,实用性强 |
D.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
8.
近代著名史学家兰克说,17世纪英国新兴阶级中的两大派别,“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双方的较量
A.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B.导致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 |
C.形成君主与议会两个权力中心 |
D.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抛弃君主 |
10.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这个国家
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
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
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
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
11.
天京事变前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材料意在表明太平天国
A.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 |
B.军事实力由盛转衰 |
C.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
D.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
12.
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
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 |
B.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
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 |
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
13.
下面是于1918年11月问世的两张俄国邮票,下列对发行这两张邮票的目的解读正确的是


A.纪念推翻沙皇统治一周年 |
B.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東 |
C.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 |
D.庆祝工农苏维埃在俄国成立 |
14.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当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争取多数,把苏维埃由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控制转变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这反映出列宁
A.希望和平夺权 |
B.建立合并其他政党 |
C.反对暴力革命 |
D.主张实行议会政治 |
15.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
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 |
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 |
16.
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开始确立 |
B.曲折发展 |
C.遭受破坏 |
D.恢复发展 |
17.
两国政府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是彼此正式建交的国际惯例。新中国成立初,考虑到国民党残余政权仍然存在,新中国并不认同这一惯例,其理由是该惯例
A.易导致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 |
B.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原则 |
C.不利于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 |
D.有违公平公正的外交精神 |
18.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时说:“这次访问,我是由东京直飞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这一讲话
A.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深刻 |
B.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未受他国阻挠 |
C.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 |
D.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 |
19.
为了争取共和党人对他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的支持,杜鲁门不得不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对抗的角度,向美国人民阐述他的要求,并在国会进行了阐述。这就是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
D.北大西洋公约 |
20.
有人说,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随着苏联的变化而转换,下列可以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苏联是二战后实力最强的国家 |
B.苏联解体促成了多极格局 |
C.苏联掌握着二战后全球霸权 |
D.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
21.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別以中下者抵租”。下列对材料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B.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
C.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紧密 |
22.
1905年4月7日,上海工商界提出:抵制美货……反对美国以及迫害华工华侨事件………上海的倡议迅速得到各地的响应…形成规模空前的反美运动。美国政府见此,威逼清政府禁止运动发展。在清廷镇压下,运动失败。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是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 |
B.美国经济大萧条后加紧对华侵略激怒了中国民众 |
C.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的高涨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运动失败原因之一 |
23.
辛亥革命时期曾出现过妇女办报刊的热潮,创办的妇女报刊达数十种之多。此时期妇女报刊具有的时代特色是
A.宣传传统妇女遵循的“三从四德” |
B.宣传民主运动和妇女解放 |
C.开始宣传“断发易服”反清思想 |
D.宣传妇女“三罢”爱国运动 |
24.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写道:“1958年4月,他(***)写道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
A.实现了工业化 |
B.出现了巨大的经济困难 |
C.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
D.逐渐摆脱被帝国主义封锁的局面 |
25.
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
A.是工业革命中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
B.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人的劳动时间 |
C.其实行已成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
D.进一步加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
26.
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一改革实质上
A.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 |
B.调整了苏联的产业结构 |
C.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D.动摇了苏联的政治基础 |
27.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漫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其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这一举措
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结束 |
B.推动了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进一步扩大 |
C.使西欧各国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 |
D.是西欧联合之路上的一次创造性实践 |
28.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两个:“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所以灵魂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此观点
A.最先注重了对人的研究 |
B.具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观 |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D.是对人自我意识的否定 |
29.
明清小说作者布局谋篇仍然固于“重情节”的传统框架,忽视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已经成为小说中心这个事实,人物命运已经明朗化了,作者仍不肯收笔,还要写到故事完整才罢体。这体现出明清小说
A.追求故事的完整性 |
B.善于把控人物命运 |
C.忽视故事人物描写 |
D.重视情节离奇发展 |
30.
面对复杂的世界,先要通过直观隔离出一些标准样本,将这些完全翻译成数学上好处理的量,然后由这些量通过数学演绎推出其他一些现象,再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现象是否确实如此。材料说明伽利略的研究
A.过于注重研究对象的程序设置 |
B.深受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
C.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
D.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 |
31.
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严复此文意在
A.否认中国的传统价值 |
B.质疑中国的存在价值 |
C.宣扬“进化论”学说 |
D.痛惜中国的积弱不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