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9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个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1)概括图三所示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制度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造成古代中西方政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共19题)

2.
下列有关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規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源于罗马法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D.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
4.
图片显示的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同温家宝总理握手时的情形。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不可以:

①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国领导人
②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行使外交权
③将自己的命令作为法律颁布施行
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行使决策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英、德、美、法
B.英、德、法、美
C.英、美、法、德
D.美、英、法、德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7.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8.
《资政新篇》在当时不可能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能够实行的社会条件
B.列强的侵略
C.体现的经济思想落后
D.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9.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能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典范”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1.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2.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15.
1917年1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勢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进行资阶级民主革命
B.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C.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
D.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6.
《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17.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
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C.邻国边界问题
D.外交关系问题
18.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两个拳头出击”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20.
“冷战”结束后,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
A.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B.“一超多强”的局面
C.多极化局面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3.选择题(共4题)

21.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22.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23.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24.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