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3题)
2.
先进对古老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在谈及鸦片战争时指出:“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请说明鸦片战争时,相对于东方的“古老”,西方的“先进”有何体现?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在谈及鸦片战争时指出:“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请说明鸦片战争时,相对于东方的“古老”,西方的“先进”有何体现?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4.
赞赏的背后
材料一: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伏尔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魁奈(1694-1774,法国经济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狄德罗:(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
霍尔巴赫(1723-1789,法国哲学家)“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1)伏尔泰所言的“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和霍尔巴赫所言的“唯一的宗教”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如何看待“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这一观点?
(3)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赞赏,你怎么看?
材料一: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伏尔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魁奈(1694-1774,法国经济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狄德罗:(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
霍尔巴赫(1723-1789,法国哲学家)“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分别摘自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和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徐继畲:《瀛寰志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伏尔泰所言的“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和霍尔巴赫所言的“唯一的宗教”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如何看待“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这一观点?
(3)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赞赏,你怎么看?
5.
新史学革命
1901年,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过渡时代论》,其中说:“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过渡时代)“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简述梁启超所提及“过渡时代”的特征在“新史学”中的反映。
1901年,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过渡时代论》,其中说:“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过渡时代)“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简述梁启超所提及“过渡时代”的特征在“新史学”中的反映。
3.单选题- (共22题)
8.
“徐州总司令刘峙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这位老兵的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1.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13.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
B.![]() |
C.![]() |
D.![]() |
14.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在这里,张瀚的议论方向直指
A.专制制度 |
B.内阁体制 |
C.朝贡贸易 |
D.八股取士 |
15.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牍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是一首歌咏新生事物的诗作。催生该作品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C.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7.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 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 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18.
以下《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表》(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它说明
A. 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致美国人口大增的同时土著居民大幅减少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种族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C. 先进文明的到来对土著文明而言不一定是福音而很可能是灾难
D. 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是美人口大增和人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时间(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计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0 |
A. 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致美国人口大增的同时土著居民大幅减少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种族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C. 先进文明的到来对土著文明而言不一定是福音而很可能是灾难
D. 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是美人口大增和人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9.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数量(家) | 72 | 3 | ? | 100 | 153 |
A.2 |
B.31 |
C.73 |
D.193 |
20.
“每个个人将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在《利维坦》中所说的“威权”指的是
A.联邦 |
B.国王 |
C.公社 |
D.国家 |
21.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引文出自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
C.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D.梁启超:《新史学》 |
22.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个观点反映近代日本的一个特点,即
A.“脱亚入欧” |
B.“和魂汉才” |
C.“师夷长技” |
D.“尊王攘夷” |
23.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说“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这反映托克维尔
A.主张言论自由 |
B.反对君主制度 |
C.否定精神作用 |
D.主张学习美国 |
24.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之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一百年之后的“它们”指的是
A.美国与苏联 |
B.德国与日本 |
C.英国与德国 |
D.美国与中国 |
25.
“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从条款内容判断,它出自
A.《联合国家宣言》 |
B.《开罗宣言》 |
C.《北大西洋公约》 |
D.《大西洋宪章》 |
26.
下图为二战漫画(说明:图右上方文字为“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下面卷面书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漫画


A.主旨是苏联对德妥协以致自食恶果 |
B.讽刺德国在假和平幌子下暗藏杀机 |
C.嘲讽苏联谋求和平却忽略背后杀机 |
D.作者对德国外交大获成功特别欣赏 |
27.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以上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
C.认同英雄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英雄人物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3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