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712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美国的民主历程
“……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英)约翰·达尔贝格

——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问题:
(1)请你在文本框的A、B两处天上恰当的文字。
(2)综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18世纪)“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段话。

 

2.
历史的细节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土布产量(百万匹)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1875
1905
1919
1931
40.93
49.53
44.95
45.38
644.7
780.1
780.0
714.7
 
材料二 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之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 织户有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 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土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冬天更暖和。

——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问题:
(1)1875—1931土布命运与教材中中国近代经济变化中哪一概念相左,具体说明。
(2)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土布获得契机的原因有哪些?
(3)这一现象说明了概念形成中的什么问题?

2.单选题(共17题)

3.
法国学者费奈隆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民众交流的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5.
1589年英国爵士史密司写道“议会废止旧法律,制订新法律,对过去和未来的事发布使人遵守的命令,改变私人权力和财产,规定宗教仪式,……总而言之,昔日罗马人民无论在百夫会或者在部民会里可以做的事情,英国人民都可以做。”这说明
A.英国至上而绝对的权力在议会
B.君主专制并未改变议会地位
C.英国国王已取得绝对专制之权
D.英国议会是历史传统的产物
6.
陕北民歌《骑白马》歌词:“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打日本就顾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枪来背,哥哥当兵抖起来呼儿嘿呦,家里留下小妹妹。”这里的“八路军”是指
A.国民政府北伐第八集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八方面军
D.人民解放军第八野战军
7.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下列说法符合于此的是
A.对印度安人来讲“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对人类来讲“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对西欧来讲“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对于航海来说“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8.
公元1000年时,英国人爱尔费里克在《对话集》中这样写道“我到海外去,去买紫色布帛和丝绸,宝石和黄金,彩色衣服和染料,酒类和油类,象牙和黄铜,硫磺和玻璃,以及其他类似的货品。”这些采购品到达西欧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A.阿拉伯——中亚——欧洲
B.印度——非洲——西欧
C.中国——阿拉伯——欧洲
D.中国——俄国——欧洲
9.
《人民日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出:“他们(山东省寿张县农民)的庄稼真长得好,一片黑乎乎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是有把握的。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据此你认为社论发表于
A.1950年
B.1953年
C.1958年
D.1966年
10.
下列表格是《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千米),对该表格的最正确的分析是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A.科技革命开启了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
B.铁路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C.工业化带动了铁路交通,铁路运输发达标志着世界工业化完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加速形成使铁路运输走向全世界
11.
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这一类建筑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由此可以认为这些建筑
A.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
B.在技术上照搬雅典娜神庙
C.在思想上为了贯彻阿奎那神学
D.在目的上为了显示城市商业繁华
12.
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由此看出卢梭
A.直接否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
C.主张取消议会取消选举
D.认为英国革命是失败的革命
13.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史料中的发明距今(2019年)
A.近500年
B.近800年
C.近1000年
D.近1500年
14.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室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作者看到光绪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光绪帝不敢直接变法
B.西太后是顽固派的靠山
C.康有为秘密上书
D.维新派害怕西太后
15.
胡适说:“我们为什么爱读《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呢?因为这两首诗是用白话做的。为什么爱读陶渊明的诗和李后主的词呢?因为他们的诗词是用白话做的。为什么爱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诸诗呢?因为他们都是用白话做的。”由此观之,下列对胡适文学改革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适认为凡是古代文章就不是白话文
B.胡适认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读懂和理解的就是白话文
C.胡适认为白话文能服务于民众才有生命力
D.胡适认为大家喜爱的都是白话文创作的作品
16.
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在解释()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7.
有资料说“同月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 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辇毂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当添入
A.五经博士
B.军机大臣
C.八股取士
D.重农抑商
18.
“迨及民国二年春两院选举,各省告竣,揭晓后,国民党当选议员几占五分之三以上。袁政府闻之大惧,于是在国会未开会以前,在沪有暗杀宋教仁之重案之发生,震动全国。国人对袁,大为愤恨!”此案的影响是
A.武昌发生辛亥革命
B.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C.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全国掀起讨逆斗争
19.
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
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

3.选择题(共1题)

20.读下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用图中数字填空,只填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