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6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冷战“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根据材料二,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22题)

2.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B.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3.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见它
A.维护平民利益
B.维护私有财产
C.维护贵族利益
D.维护奴隶制度
4.
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A.马丁·路德B.俾斯麦
C.加尔文D.歌德
5.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
B. 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
C. 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6.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7.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此时中共
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C.以反帝反封为主要任务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8.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9.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1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1.
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革命军》
12.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四千年来我们方大梦初醒,是从甲午战后割地赔款开始的啊。”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的开始
B.《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C.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立刻掀起高潮
D.甲午战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民族意识
13.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4.
(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5.
***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16.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7.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冷战,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其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德国的分裂
19.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建立经互会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发表“铁幕演说”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0.
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和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他是指美国
A.发表“铁幕”演说
B.提出杜鲁门主义政策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1.
某学校的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朝鲜战争”这些材料冠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美苏冷战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D.多极化趋势加强
22.
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23.
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欧洲的国民总产值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增加了25%,比它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战后初期欧洲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直接得益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