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度创新?
(3)根据材料三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哪些“特殊的民主”?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其中1﹣5条构成如下:第1条 | 10节 |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共职权 |
第2条 | 4节 |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
第3条 | 3节 |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共职权 |
第4条 | 4节 |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
笫5条 | |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各有什么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度创新?
(3)根据材料三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哪些“特殊的民主”?
2.单选题- (共17题)
2.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执政官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此时代可以看到的情景是
A.外邦移民已可以享有雅典公民权 |
B.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削弱 |
C.男性民众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
D.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3.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等内容。该法的颁布
A.是广大奴隶积极抗争的结果 |
B.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野蛮性 |
C.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
D.标志着贵族特权的完全消亡 |
4.
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中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并立即生效。该材料表明
A.美国总统在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
B.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再受到限制 |
C.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了破坏 |
D.美国总统的行为严重违反宪法 |
5.
19世纪晚期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下列不属于“传统权力精英”巩固“自身政治优势地位”表现的是
A.皇帝大权独搅 |
B.德意志帝国议会具有立法权 |
C.宰相由皇帝任命 |
D.联邦议会议员由各邦君主任命 |
6.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
A.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 |
B.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 |
C.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 |
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
7.
2016年7月13日,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在白金汉宫以“屈膝礼”观见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并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这段材料表明
A.君主“统而不治”的局面被打破 |
B.内阁逐渐被英国女王所控制 |
C.国王仍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 |
D.英国的首相不再对议会负责 |
8.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 |
B.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
C.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 |
D.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 |
9.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不被社会舆论认可。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20年代后,各省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这说明
A.政治民主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
B.外来文化决定本土社会发展 |
C.妇女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D.男女已完全实现政治的平等 |
10.
近日,甲午海战中战沉的战舰“经远号”被考古队发现,这是甲午海战遗迹考古的又一成果。这场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下列哪项描述是在此战之后发生的
A.九龙司地区成为殖民地 |
B.外国可以在华投资设厂 |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
D.上海等地成为通商口岸 |
11.
据统计,1933年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材料反映了
A.下才溪青年的人数要多于上才溪 |
B.闽西民众革命热情比其他地区高 |
C.才溪地区青年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
D.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 |
12.
当出现“昨天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被看成了同盟者”这一情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B.创立国民革命军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进行战略大转移 |
13.
1942年,罗斯福认为中国“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据材料可知
A.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了日军攻势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
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
A.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
B.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 |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
D.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 |
15.
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并于8日凌晨,占领冬宫。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
B.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
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 |
16.
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列强侵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收回香港。材料表明
A.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
B.香港回归顺应历史的潮流 |
C.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 |
D.国家屈辱的历史已经改写 |
17.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建交浪潮,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促成这次建交浪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D.中美之间关系实现正常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