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部分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61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外商聚集之处,主要在广州、扬州及长安、洛阳。唐政府在广州设管理外贸的官员——市舶使,要求外国商船缴纳“舶脚”(关税),税率为输入货物之十分之三,宋代降为十分之一。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并修定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条(法)”。南宋中期,有广、杭、明、泉、秀、温等州及江阴军七所市舶司。南宋政府还对有能力大幅增加关税收入的外商授予官职。

——摘编自候家:《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50年代以后,受内部变化与外力冲击的影响,重商的呼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郑观应等早期改良派宣扬通商的重要性,把对外贸易看作振兴商务、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重视金银货币外溢问题,因此要求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帮助国内出口商对外竞争。到戊成前后,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严复主张废除对外贸易中的垄断与限制,放弃国家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据肖绣文:《中国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比较研究》等——摘编

材料三 图为《中美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趋势和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改良派关于对外贸易主张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关税税率变化的特点。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为儒、佛、道大融合时期,书籍需求激增,但雕版印刷尚未大行,众多书籍全凭手抄。书法首次被纳入科举“明字”一科,掀起“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热潮。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将书学列为专科,制定书学学制: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义、引中义等,最后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书法,极具权威,“十数年间,海内风从矣。”唐代科举中的书以“楷法道美”为评判标准,造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宋人对此评价:“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摘编自刘亚梅《试论唐代的书法教育及其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书学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书学教育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北约的要求下,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
1983年11月,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此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中导谈判的特点;分析谈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乔治·凯南(1904~2005年)被称为“遇制之父”。因其家族有研究俄国的传统,凯南较早开始学习俄文。1931~1933年他被派驻东欧,积极收集和研究苏联情报,认为美苏不可能和平共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折衷或妥协的余地。1933~1937年,凯南派驻苏联。他走访了苏联各地,建议运用美国的政治、文化优势去影响苏联。1944年,凯南再次派驻苏联。他建议美国在战后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促进欧洲的经济增长;承认苏联势力范围并与英国一道划一条防范苏联的分界线。但该建议未获罗斯福政府重视。1946~1947年,凯南通过电报、文章、演讲等一系列方式系统阐述了“遏制思想”,并亲手起草了帮助欧洲复兴的方案,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小明著《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治·凯南“遏制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的目的及其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透过表4中的史实,由表及里地提取两个影响历史发展的相关因素,就两者关系自拟论题
(示例: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6.
前5世纪中期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曾对陪审员、五百人议会议员和执政官等给予公职津贴,惟掌握大权的将军仍无公职津贴,且非抽签担任,系选举而来。据此推知,雅典
A.平民政治沦为暴民政治
B.精英治国与公民政治并存
C.分权制衡体制日益完善
D.工商业阶层占据城邦要职
7.
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
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8.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9.
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

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
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10.
下表所示变化
A.保障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
D.调动了中下层民众抗日积极性
11.
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
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
12.
下图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表明
A.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
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中国
C.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
13.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年~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B.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竟事业
C.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
D.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