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2)材料三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并完善了哪些制度?(请写明制度全称)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2)材料三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立并完善了哪些制度?(请写明制度全称)
2.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位中国人——吴佩孚。
(1)吴佩孚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三:蒋介石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四:***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战前争取和平民主的内容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4人物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所提出的交往准则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位中国人——吴佩孚。
(1)吴佩孚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三:蒋介石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四:***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战前争取和平民主的内容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4人物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所提出的交往准则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2题)
4.
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经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
B.开始实施公民法 |
C.自然法取代公民法 |
D.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
6.
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
A.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
B.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
C.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D.行政权领导立法权 |
7.
美国历史上有多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挠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
D.分权制衡有利于监督权力 |
11.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说法,错误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
D.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12.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B.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
13.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该观点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鸦片贸易合法化 |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
14.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15.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B.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
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
16.
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提出“推翻沙皇专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开展反帝斗争,争取独立自主 |
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D.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17.
《全球通史》写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关于文中“里程碑式的著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 |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
C.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
D.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
18.
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
A.两、一、七、九 |
B.一、两、九、七 |
C.两、一、九、七 |
D.一、两、七、九 |
23.
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
B.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
C.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
3.选择题- (共6题)
28.
一般地区的冬季是{#blank#}1{#/blank#}灾的多发季节。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blank#}2{#/blank#}月{#blank#}3{#/blank#}日是全国的消防宣传活动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