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要“创立民国”,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并且从此深入人心。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革命党人大力宣传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的故事……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认为是最新的政体。
(2)依据材料二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这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要“创立民国”,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并且从此深入人心。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革命党人大力宣传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的故事……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认为是最新的政体。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质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让中国人能够重新找到其历史优势……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中国追求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不再是一个弱者不自量力的要求,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实力支撑的现实。——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革命党人”为追求“最新的政体”所进行的实践活动。(2)依据材料二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这对你有何启示?
2.单选题- (共17题)
2.
古代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变化说明古代雅典
A.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 |
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
C.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 |
D.民主政治走向鼎盛 |
3.
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
B.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
C.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
D.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
4.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
C.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
D.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
5.
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脱欧”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
A.议会至上原则 |
B.行政权在议会 |
C.首相没有实权 |
D.政治协商原则 |
6.
“(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共和制的确立 |
B.联邦制的确立 |
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 |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
7.
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C.标志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D.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
8.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9.
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
10.
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
A.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
B.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 |
C.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 |
D.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 |
11.
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己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
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
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
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
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 |
12.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
B.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 |
C.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D.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 |
13.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4.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
15.
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
16.
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
A.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
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
C.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
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
17.
瑞土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时代
A.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
B.彻底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C.实现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
D.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的政治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