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请补全材料一方格中所缺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是如何践行“有限政府”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我国实行依法治国重要意义。
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请补全材料一方格中所缺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是如何践行“有限政府”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我国实行依法治国重要意义。
2.
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土地分配方案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中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土地分配方案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中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概括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国际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势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有哪些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24题)
4.
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这一做法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
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 |
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
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
5.
按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说雅典城邦
A.实行公民轮番而治 |
B.注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
C.强调法律至上权威 |
D.试图铲除旧氏族的势力 |
6.
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之所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之所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A.能够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
B.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可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
D.使得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 |
7.
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与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该规定
A.造成联邦政府软弱无力 |
B.促进了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D.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
8.
有学者评价近代某国代议制,认为它阻碍了各邦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国家上层建筑中,依然有大量的“垃圾”,“议会民主只起到专制的遗羞布作用。”学者意在说明该国的政治体制
A.专制主义色彩十分浓重 |
B.推动国家最终实现了统一 |
C.确立标志是《权利法案》 |
D.宰相掌握国家实际大权 |
9.
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国家当时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A.总统制共和国 |
B.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 |
C.议会制共和国 |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 |
10.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
A.使中国基本实现统一 |
B.创立了新的革命道路 |
C.实现了伟大战略转移 |
D.改变了解放战争局面 |
11.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大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如“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是太平天国辉煌历史的再现 |
B.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 |
C.表明金田是革命志士的圣地 |
D.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
12.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描述某条约时说:“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所说的条约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
B.签订于1858年 |
C.是《南京条约》 |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3.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
C.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
D.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
14.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可能是
A.有关太平天国运动 |
B.出现在1895年 |
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
D.有关辛亥革命 |
16.
***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有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 |
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
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 |
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17.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19年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
A.成为世界强国 |
B.外交逐渐自强 |
C.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
D.摆脱了列强压迫 |
18.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19.
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 |
B.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 |
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 |
D.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 |
21.
“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
A.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
B.是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C.颁布于1954年 |
D.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2.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
23.
在广泛吸收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各项不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一国两制” |
B.“民族自决” |
C.“港人治港” |
D.“高度自治” |
24.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挑拨和煽动下,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对新中国存在种种疑虑和偏见。如何处理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新中国以主动姿态采取的举措主要是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参加日内瓦会议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谋求重返联合国 |
25.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下列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体现此精神的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不结盟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6.
如图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局势。根据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领导世界 |
B.美国的国家实力已严重削弱 |
C.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
D.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