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垦利区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5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司,三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是如何“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的?指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内涵。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
——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抗争或探索”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论证合理、充分,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8题)

4.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5.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
7.
“光绪二十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D.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8.
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A.英国的炮舰政策
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
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9.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10.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国际茶市的扩大
11.
上海《申报》作为19世纪末国内五家中文报纸之一,十分关心台民斗争动态,除了转登台民公告,译载外文报道,专门发了大量有关台民抗日活动的评论。《申报》这些报道与评论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舆论对反割台斗争的支持和关注B.《申报》直接推动反割台斗争的兴起
C.世界主要国家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行径D.清政府鼓励民众支持台湾救亡运动
12.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与俄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两者的共同启示是
A.工人阶级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B.应采取较为严厉的新闻政策
C.无产阶级可以发动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13.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14.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15.
下表为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B.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D.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
16.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材料的主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17.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8.
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经济日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四小龙”的腾飞。从中可以看出
A.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B.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C.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D.两极格局影响世界经济
19.
不结盟运动各成员国充分平等,成员国无须承担义务,会议决议和宣言经过讨论协商以一致同意形式通过,1973年成立的协调局只是协商机构,不具领导和指挥效能。可见,不结盟运动有利于
A.促进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提升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推动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
20.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1.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率大跌。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D.经济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