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衔接班)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55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单选题(共29题)

1.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代,23岁的雅典公民萨克尼娶了18岁的玛雅丽。他们很幸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萨克尼可以享受“观剧津贴”B.萨克尼当年有成为法官的可能
C.萨克尼有权担任一切官职D.他们可以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2.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轮番而治
B.集体掌权
C.人民主权
D.公民享有知情权
3.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4.
雅典在公元前411年左右颁布的《告发法》规定,任何人,无论是奴隶还是公民都有资格提出告发,可以告发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任何人。告发人可以把案件告发到五百人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告发主要用来指控叛国等重大罪行。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实现了人人平等
B.陪审法庭丧失了司法权
C.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
D.从法律上维护民主制度
5.
雅典公民大会制度规定,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有以下几类: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旨在强调
A.人文主义原则
B.节约的社会风气
C.法律的严肃性
D.社会秩序的重要
6.
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称”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
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
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7.
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备。而罗马法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列叙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A.公民法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B.提高了国家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C.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8.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
B.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C.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只对帝国皇帝负责
D.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0.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11.
1895年恩格斯指出:“当俾斯麦不得不实施普选权,我们的工人立刻就认真地加以对待,把奥古斯特·倍倍尔选进了第一届制宪帝国国会。从此以后……他们就一直这样使用选举权,并成了世界各国工人的榜样。”材料表明恩格斯
A.批判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专制的本质
B.指责俾斯麦推行虚假民主
C.主张利用《德意志帝国宪法》开展合法斗争
D.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12.
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明确。这一方式
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
B.保证了宪法的公正性
C.激起了各州不满情绪
D.赋予了宪法灵活性
13.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14.
太平天国曾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建女军,设女官;废除买卖婚姻;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
A.提高了妇女地位
B.以西方民主、平等、共和思想为指导
C.实行婚姻自由
D.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
15.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6.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B.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C.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D.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17.
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
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在自传中,曾描写了一次战役的情景:“1940年8月,我以精锐之师,半月内毁灭(坏)了敌人所谓的‘大动脉’之正太路。由阳泉至榆次,除少数县城外,几年来以碉堡组成的封锁线,被我挨次攻下。”这场战役
A.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战役
C.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
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C.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20.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陈云关于接管沈阳的经验,要求各战区都要组织接管大城市的班子,以便执行接管任务。对此判断最准确的是
A.是为贯彻中共“七大”基本精神
B.是为贯彻七届二中全会基本精神
C.是三大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经验借鉴
21.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2.
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B.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23.
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法国社会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24.
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的实施
A.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B.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产关系
C.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25.
当人们听到《国际歌》时,都会想起词作者鲍狄埃,想起巴黎公社的英雄们。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普法战争有关
B.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社员的英勇斗争精神永存
D.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工人政权的尝试
26.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
据2016年台湾民调显示,多数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为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大陆交流协商。这说明
A.大陆已经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台湾
B.“九二共识”已得到两岸民众的认可
C.一个中国原则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
D.“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有效方法
2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相应缩减,尼克松政府公开宣称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中国第一次含蓄地声明支持美越通过和谈结束战争。这表明
A.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败
B.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
C.中美两国关系渐趋缓和
D.中国支持越南的态度改变
29.
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