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大国崛起和大国纷争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
材料二:苏俄紧邻东欧的西部边界缺乏天然的防守地势,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入侵都畅通无阻。因此,斯大林认为东欧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亲苏,保证苏联的安全。他坦率地告诉美国人:“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产生的政府都是反苏的,我们不能允许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须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在内容上如何体现“保持自由”并“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指出1946年到1947年间西方世界对斯大林态度作出反应的具体史实?
材料一:“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
材料二:苏俄紧邻东欧的西部边界缺乏天然的防守地势,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入侵都畅通无阻。因此,斯大林认为东欧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亲苏,保证苏联的安全。他坦率地告诉美国人:“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产生的政府都是反苏的,我们不能允许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须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在内容上如何体现“保持自由”并“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指出1946年到1947年间西方世界对斯大林态度作出反应的具体史实?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由为界限。对于学生,破除其做官发财思想,及专己守残陋风,扩大治学范围,了解科学的重要,以祛偏狭之见。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陈的见解多和他相合,遂聘为文科学长,共商整顿大学办法,罗致优良的教师,一向以腐败闻的北京大学,气象大变,面目一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
材料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京大学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
——引自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北京大学成为“大本营”的原因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2)列举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为宣传“新的内容”所发表的重要文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北京大学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1917年,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由为界限。对于学生,破除其做官发财思想,及专己守残陋风,扩大治学范围,了解科学的重要,以祛偏狭之见。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陈的见解多和他相合,遂聘为文科学长,共商整顿大学办法,罗致优良的教师,一向以腐败闻的北京大学,气象大变,面目一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
材料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京大学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
——引自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北京大学成为“大本营”的原因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2)列举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为宣传“新的内容”所发表的重要文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北京大学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单选题- (共20题)
3.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上述记载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梭伦改革时期 |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
C.希波战争时期 |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
4.
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 |
B.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
C.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 |
D.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 |
6.
“(在英国)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现象始于
A.“光荣革命” |
B.《权利法案》颁布 |
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
D.1832年议会改革 |
7.
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新力量和新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下列属于“大炮”产生的条件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工业革命的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①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工业革命的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10.
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
B.雅尔塔会议 |
C.日内瓦会议 |
D.万隆会议 |
12.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
14.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特权贸易公司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特权贸易公司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
16.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1.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②④③① |
D.④③①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