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百年近代史,不仅是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如下: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卅(30)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用新民主主义的方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四: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宣传革命。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很快扩展到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在全国取得了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用革命暴力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把贫穷落后的俄国改造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任选《南京条约》中的一点内容,论述其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材料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如下: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卅(30)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用新民主主义的方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四: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宣传革命。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很快扩展到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在全国取得了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用革命暴力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把贫穷落后的俄国改造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任选《南京条约》中的一点内容,论述其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2.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些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些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材料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单选题- (共18题)
4.
古代雅典执政官比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 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 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公民大会向全体公民开放 | 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
C.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5.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下列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
B.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
C.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
6.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
7.
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其原因是( )
① 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
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
③英国国王强烈反对
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① 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
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
③英国国王强烈反对
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8.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意在
A.使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得以互补 |
B.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意志国家 |
C.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
D.开创适合德意志国情的政治体制 |
9.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名额,减少小选区选举名额,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改革,推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 |
B.通过改革,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
C.改革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
D.议会改革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初 |
10.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1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
C.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
12.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
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
B.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
13.
“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中共党史上和***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
A.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 |
B.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C.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 |
D.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 |
14.
服饰的变化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变化。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服饰变化,由如图到如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A.国共关系的变化 |
B.民主革命的性质变化 |
C.两党性质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15.
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某学生列出下列标题,其中错误的是( )
A.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提出普选权要求 |
B.巴黎公社:超越生产力水平的伟大尝试 |
C.十月革命:建立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
D.开国大典: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
16.
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A.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A.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17.
“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
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拔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
A. 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D. 灵活务实的原则
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拔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
A. 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D. 灵活务实的原则
18.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
C.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
19.
1974年中美建交谈判时,基辛格说,希望中国声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邓小平副总理明确回答,中国不能接受。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必须废除,台湾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用什么方式也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上述材料说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扫除障碍 |
B.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
C.华盛顿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
D.北京不愿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20.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一一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 B.二战爆发 | C.苏联解体 | D.美苏“冷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