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高一历史(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45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2)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优越性。

2.单选题(共15题)

2.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 贵族制与分封制
C. 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 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3.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D.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4.
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C.代议制民主的不健全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5.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一年后,英国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决定的是英的
A.主教
B.议会
C.内阁
D.国王和外相
6.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实行联邦制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D.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7.
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制定关税。由此:
①保证国家共同市场建立
②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③是政府三权分立的表现
④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上述内容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有法西斯主义传统
B.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9.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10.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1.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12.
有人这样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改变。其落后性表现在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固守小农经济的传统
C.求人人平等平均财富
D.发展私有制的经济主张
14.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列史料与史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
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它出现的背景是
A.《双十协定》的签署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
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6.
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人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该组织内,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种设想属于
A.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