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37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单选题(共20题)

3.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A.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B.确立责任内阁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5.
2003年3月,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称伊拉克战争。对于这次战争的决策,英国国王可以做的是(  )
A.主持内阁会议,要求内阁成员一致同意出兵
B.要求议会同意给战争拨款
C.在对伊拉克出兵的决议上签字
D.邀请美国一起出兵打击伊拉克
6.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国家大权,具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权力,不受议会制约。该宪法主要借鉴于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7.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分权与制衡
B. 民主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共和原则
8.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英国的坚船利炮
9.
立足19世纪中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以“囯”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
B.采用宗教,建设天国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颁布《资政新篇》
10.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B.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
D.党内要根除“左”倾错误
11.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
13.
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14.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B.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
D.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15.
20世纪末,“一国两制”构想在我国先后成功实践的地区是
A.澳门、香港
B.台湾、澳门
C.香港、台湾
D.香港、澳门
16.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A.公民原则和义务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和多党制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公社原则
17.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乒乓外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8.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
下图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
A.诸强争霸
B.美国独霸
C.一超多强
D.多极格局
20.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
A.摆脱美国控制
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
C.发展国民经济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1.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对立
D.处置德国的分歧
22.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