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共同影响。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变动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共同影响。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晚清,全面、系统地向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他14岁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此间,他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打下了深厚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后,为警醒国民,挽危图存,他开始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文名为《天演论》),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19世纪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观点予以评价。
材料 在晚清,全面、系统地向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他14岁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此间,他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打下了深厚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后,为警醒国民,挽危图存,他开始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文名为《天演论》),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19世纪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
——达尔文的进化论。
《天演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并不是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著作,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原著做了选择、评论和改造。严复注重达尔文进化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天演”发展观点。《天演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世界上一切生物都处在“天演”即进化的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晚清内外交困的特定国情下,一句适者生存,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加以严谨、科学的论述,使之拥有十足的说服力;而适合当时文人的流利畅达桐城笔法又使该书洋溢着巨大的感染力。于是,以《天演论》问世为开端,天演进化思潮勃兴于晚清思想界。——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观点予以评价。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在传统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做了一次统一的自然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命名,遵循的原则即“山川形便”。从此形成了10个大区域,其专名就以“自然山川+方位词”组成,称做“道”,这就是著名的“贞观十道”。既: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关内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山南道、剑南道。每道自然地理区划因包含数个都督府、数十个州级政区,有利于唐廷下达和部署某些政治任务,不时地被加以利用。起初是临时性的,后来逐渐就具有经常性或固定性的功能特征。贞观中,派出十道大使巡省各大区域风俗(吏治)。执行此种任务的官员被授予“巡察使”的头衔,任其职者或是地方高级军政长官、或是中央政府的要员。例如武后时,狄仁杰曾任江南道巡察使,郭翰曾作陇右道巡察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设置“十道”的作用。
材料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在传统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做了一次统一的自然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命名,遵循的原则即“山川形便”。从此形成了10个大区域,其专名就以“自然山川+方位词”组成,称做“道”,这就是著名的“贞观十道”。既: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关内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山南道、剑南道。每道自然地理区划因包含数个都督府、数十个州级政区,有利于唐廷下达和部署某些政治任务,不时地被加以利用。起初是临时性的,后来逐渐就具有经常性或固定性的功能特征。贞观中,派出十道大使巡省各大区域风俗(吏治)。执行此种任务的官员被授予“巡察使”的头衔,任其职者或是地方高级军政长官、或是中央政府的要员。例如武后时,狄仁杰曾任江南道巡察使,郭翰曾作陇右道巡察使。
——摘编自艾冲著《唐代都督府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设置新的区划“十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设置“十道”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图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图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4题)
5.
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地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
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
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
6.
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并明确规定”以下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对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在当时的雅典
A.以私有财产多寡确定权利 |
B.享有民主政治的道德条件 |
C.公民参政的意识日趋增强 |
D.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原则 |
7.
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A.司法独立原则 |
B.程序法定原则 |
C.公平正义原则 |
D.契约自由原则 |
8.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
C.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
10.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 | 人口(人) | 人均土地(亩/人) |
雍正十二年(1734年) | 27355462 | 32.54 |
乾隆十八年(1753年) | 102750000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1766) | 208095796 | 3.56 |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
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
11.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这一措施
A.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 |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C.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 |
D.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 |
12.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发达
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发达
13.
汉高祖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收繁重的商业税,极力降低商人社会地位,而宋代则出现了富商大贾在科举发榜时“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14.
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据此可推知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
15.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人都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B.注重对人的思考 |
C.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D.因犯罪遭到惩罚 |
17.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已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民主思想 |
B.自由观念 |
C.政治主张 |
D.责任意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