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3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1/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8分)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2分)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6分)

2.单选题(共8题)

2.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 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3.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D.《中外纪闻》
4.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初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5.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A.城市布局的变化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D.商品经济的发展
6.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7.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8.
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
9.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
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

3.选择题(共1题)

10.材料一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材料二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很特别。”

材料三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