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8分)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2分)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6分)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2分)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6分)
2.单选题- (共8题)
2.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 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A. 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 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3.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中外纪闻》 |
4.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初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6.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7.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
C.书法、火药、指南针 |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9.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
B.发动武昌起义 |
C.宣传实业救国 |
D.掀起新文化运动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