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25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4/23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代,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要好。
请选择材料中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3.
阅读下面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1)万隆会议的会议特点是什么?
(2)根据以上两幅图片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性地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4.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整理自《维基百科》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做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概括这一时代最突出的历史特
征。
(2)材料二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的源头是什么?在当时陈独秀倡导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特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问题: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

2.单选题(共10题)

6.
图中的两人是东西方的杰出治国人物,他们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秦始皇 伯利克里
A.“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D.东方君主专制与西方的民主法制
7.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
法国大革命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权利,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更充分B.法国人民的革命性更强
C.革命前法国的君主专制比其他国家更发达D.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9.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0.
观察下面两幅图,左图是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右图是南京某纪念馆中的一个炮弹花瓶,瓶身上写着“天壤无穷昭和戊辰(注:1928年)之冬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书”。这两幅图表明了( )
A.二人都有和平无战争的美好愿望
B.两幅炮弹花瓶的寓意正好相反
C.日本陆军大臣在中国生活很简朴
D.丰子恺漫画炮弹作花瓶美观
11.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12.
最近考古学家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了“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象在拉犁耕地。据右图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13.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4.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15.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优秀的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素质,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在“三长”的基础上提出“史德”。他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在于
A.史学应该对人民负责B.史学家应该写出切合实际的信史
C.史学应该对统治者负责D.史学家应该为全体国民抒写历史

3.选择题(共5题)

16.我国自行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已抵月球表面,如图所示。登月前月球车在水平地面上进行了测试,“玉兔号”的质量为120kg,最大承载质量20kg,在500N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直线行驶180 m用时60min,网状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6m2。通过计算回答:(取g=10N/kg)

17.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公民个人,应该(     )

①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            ②开拓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④抓住时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18.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
19.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20.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