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雅典乡间居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
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
为鼓励公民参政,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摘选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材料所反映的召开的会议是指什么?其主要职责有哪些?
(2)参加大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被推选为各级官职吗?为什么?
(3)从参加大会人员的范围和决策方式分析大会的优点和缺点。
雅典乡间居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
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
为鼓励公民参政,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摘选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材料所反映的召开的会议是指什么?其主要职责有哪些?
(2)参加大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被推选为各级官职吗?为什么?
(3)从参加大会人员的范围和决策方式分析大会的优点和缺点。
2.
阅读下列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 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 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2.选择题- (共10题)
8.
如图所示,∠ABC,∠ACB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O,∠ABC的内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ABC与∠ACB的相邻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且∠A=60°, 则∠BOC={#blank#}1{#/blank#}°,∠D={#blank#}2{#/blank#}°,∠E={#blank#}3{#/blank#}°.
9.求解:(1)如图1,∠ABD,∠B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C=40°,∠BDC=150°,求∠AEB的度数.
答案:解答:延长BD交AC于点F,
∵∠BDC是△CDF的外角,∠C=40°,∠BDC=150°,
∴∠CFD=∠BDC-∠C=150°-40°=110°,
∵∠CFD是△ABF的外角,
∴∠BAC+∠ABD=∠CFD=110°,
∵∠ABD,∠B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BAE+∠ABE= (∠BAC+∠ABD)=
×110°=55°,
∴∠AEB=180°-(∠BAE+∠ABE)=180°-55°=125°;
3.单选题- (共15题)
18.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19.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
23.
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