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12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3/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雅典乡间居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
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
为鼓励公民参政,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摘选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材料所反映的召开的会议是指什么?其主要职责有哪些? 
(2)参加大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被推选为各级官职吗?为什么? 
(3)从参加大会人员的范围和决策方式分析大会的优点和缺点。
2.
阅读下列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 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
明治维新在近代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试述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选择题(共10题)

5.有16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3个,正好分完。
6.

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日照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图完成下题。

7.

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日照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图完成下题。

8.

如图所示,∠ABC,∠ACB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O,∠ABC的内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ABC与∠ACB的相邻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且∠A=60°, 则∠BOC={#blank#}1{#/blank#}°,∠D={#blank#}2{#/blank#}°,∠E={#blank#}3{#/blank#}°.

9.求解:(1)如图1,∠ABD,∠B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C=40°,∠BDC=150°,求∠AEB的度数.

答案:解答:延长BD交AC于点F,

∵∠BDC是△CDF的外角,∠C=40°,∠BDC=150°,

∴∠CFD=∠BDC-∠C=150°-40°=110°,

∵∠CFD是△ABF的外角,

∴∠BAC+∠ABD=∠CFD=110°,

∵∠ABD,∠BA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BAE+∠ABE= (∠BAC+∠ABD)= ×110°=55°,

∴∠AEB=180°-(∠BAE+∠ABE)=180°-55°=125°;

10.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分别是α°,β°,且满足(α-50)2=-|α+β-200|.求此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1.

— Hans, look out! The train is coming!

—Thanks for warning me, Julie.

12.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blank#}1{#/blank#}要比{#blank#}2{#/blank#}小。

13.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blank#}1{#/blank#}要比{#blank#}2{#/blank#}小。

14.

算式12÷5的余数是{#blank#}1{#/blank#}

3.单选题(共15题)

1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围绕税收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利益的斗争
B.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
C.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D.王位继承权问题
16.
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①要求民众对政府负责 ②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③发源于雅典     ④贯彻主权在民的根本原则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17.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同”
D.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9.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20.
商鞅变法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普遍推行县制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制定秦律,加强法制
21.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行
①封邑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军功制度 ④贵族政治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③
22.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皇帝并不支持变法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23.
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
北魏于公元439年能够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
A.拓跋珪等统治者实行改革,北魏实力强大B.前秦瓦解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客观上其它政权的弱小
25.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设
B.明治时期日本的小学为义务教育
C.教学内容只是四书五经
D.强调学生效忠天皇
26.
日本倒幕运动的活动不包括
A.参加者是商人、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等
B.密切同法国的关系,进口先进武器
C.争取天皇的支持
D.联合西南强藩倒幕
27.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28.
《独立宣言》中体现了下列哪些思想
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②主权在民 ③三权分立 ④人民革命权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9.
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C.殖民压迫使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
D.君权神授学说与议会矛盾的结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