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三下期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121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37分)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战国时期的慎到从“人性恶”出发,指出“法”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6分)
材料二中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先生2015年3月11日在两会发言中指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上了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沿途散给这些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后来中亚、西亚的人发现丝绸是好东西,然后把丝绸带到了罗马帝国……在这之后,每当有战乱,或者西方的需求变小了时,这条路也就不通了。因此,从有了这条路后,往往是通的时间短,断的时间长……到了安史之乱,唐朝从中亚一直退到长安附近,丝绸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变成了中亚内部的一条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畅通的关键因素,(4分)请列举唐宋时期因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兴起的重要港口城市。(6分)
材料三

(3)阅读图 1至图 2,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9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这两个阶段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12分)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洛克认为君主权力最初出自人民与君主订立的契约,来自人民的授予;人民授予君主权力的目的是要求君主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的自然权利;当国王及其政府的行为与上述目的相违背时,人民有权采取行动甚至暴力将国王的权力收回。洛克倡导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通过劳动获得合法财产,任何人包括国王、政府都无权剥夺他人的合法财产。洛克主张每个人不论出身、地位高低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并在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自行其事。洛克提出,为防止国王暴政的发生,必须对国家权力实行分立,立法权由人民选举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外交权由国王行使,而且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国王必须受议会制定法律的约束。洛克的以上主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引自《洛克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洛克的思想主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洛克的思想主张。(6分)
3.
(15分)
A.(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9分)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6分)
(2)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9分)

2.单选题(共8题)

5.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的,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这里的“议事会”是指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6.
(题文)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体现“大梦唤醒”的有
① 太平天国运动 ② 洋务运动 ③ 戊戌变法 ④ 实业救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7.
下图是1947年华君武创作的一副漫画,最能反映这帽漫画主题的是

A. 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B. 美国希望用经济手段遏制苏联
C. 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
D. 美国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国家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9.
(富有时代韵味和乡土气息的《凤阳花鼓》唱道:“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一年一个新面貌。”“大包干”
A.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公有化的程度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10.
意大利人弗吉里奥(1349—1420)曾说:“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所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
11.
“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
A.B.C.D.
12.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创论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奠定了研制蒸汽机的理论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