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遇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了先辈学者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人们自由主义经济私思想观念。
——摘编自《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30年代大萧条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世纪70-90 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 西方国家政府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学”。
——摘编自《西方经济学这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想
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 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遇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了先辈学者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人们自由主义经济私思想观念。
——摘编自《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30年代大萧条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世纪70-90 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 西方国家政府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学”。
——摘编自《西方经济学这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想
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来源: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资料,《关于论述中国事业报刊资料(1036-1947)》.
上表是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 | ||||||||
企业类别 | 国企% | 私企% | 企业类别 | 国企% | 私企% | 企业类别 | 国企% | 私企% |
水电工业 | 89 | 11 | 木材及建筑工业 | 4 | 96 | 土石品工业 | 49 | 51 |
冶炼工业 | 90 | 10 | 化学工业 | 75 | 25 | 服饰品工业 | 8 | 92 |
机械制造工业 | 73 | 27 | 饮食品工业 | 23 | 77 | 文化工业 | 16 | 84 |
电器制造工业 | 89 | 11 | 纺织工业 | 49 | 51 | 杂项工业 | 6 | 94 |
资料来源: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资料,《关于论述中国事业报刊资料(1036-1947)》.
上表是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16题)
4.
古代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时会得到装饰着各种图像的青铜或铅制的证牌,公民可凭此在参加完会议后获取一定的薪酬。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注意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
B.政治腐败现象日趋严重 |
C.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
D.公民大会兼有商业活动 |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
A.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 B.保证国会的绝对立法权 |
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 | 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
6.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这反映出日本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 |
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 |
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 |
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
7.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的》,双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此条约的签订
A.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 | B.打破了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 |
C.表明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 D.是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的结果 |
8.
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
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
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
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9.
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断性 |
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 |
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
10.
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从1977年的“战争可以延缓”转变为1987年的“战争可以避免”。这一转变
A.使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
B.促进了多边外交活动展开 |
C.直接推动中美正式建交 |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
11.
马歇尔计划“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欧洲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 “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该计划
A.缓和了欧洲国家间矛盾 | B.避免了欧洲走向分裂 |
C.削弱了苏联的敌对情绪 | D.有利于西欧走向复兴 |
1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在国际舞台上遇到挫折,使其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与其他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此现象说
A.美国已失去了大国地位 | B.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深远 |
C.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加强 | D.单边主义政策已遭废止 |
13.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 B.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 |
C.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 D.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
14.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
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
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 |
15.
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买自(河北)栾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今岁虽云薄收,而旧日之积蓄尚有数千驼,亦足资一年之用”。这说明当时
A.区域经济存在互补 |
B.政府大力推广植棉 |
C.河北成为产棉中心 |
D.北方棉纺织业发达 |
16.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
17.
19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 |
B.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 |
C.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 |
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
18.
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 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郡都如是。”这说明当地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