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10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

1.单选题(共20题)

1.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步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B.取消五百人议事会资格限制
C.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D.给参政议政的公民发放工资
2.
罗马法规定:“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正确的是罗马法
A.宣扬资产阶级财富思想B.打破了贵族的知识垄断
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规定妇女享有政治权利
3.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法律”是指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权利法案》
D.《万民法》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
A.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B.保证国会的绝对立法权
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5.
下图是1890年英国杂志刊登的题为《放下方向舵》的时事漫画,讲述的是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辞职的大事。根据当时德国政治体制,你认为最有可能让他辞职是
A.皇帝
B.内阁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6.
2000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长的区域是西部和南部各州。这一人口增长对西部和南部各州最直接的政治影响是
A.总统候选人的出现
B.众议员席位增多
C.参议员席位增加
D.高科技产业兴起
7.
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指出:“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这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
A.国王仍掌国家行政权和财政权B.议会赢得国家组阁权和立法权
C.国王议会分享行政权和立法权D.王权日益削弱,议会权力加强
8.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9.
下列言论可以用来解释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是
A.“(内地将兵)皆睹面接仗,……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B.“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
C.“没有好的革命军,中国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D.“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
10.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王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心痛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1.
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政策
A.遵循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的改变
C.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道路
D.有利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2.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13.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
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据此,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民族歧视政策
B.经济特区
C.民族区域自治
D.特别行政区
15.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20批,其中119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
16.
1972年初,尼克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71年年度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 打破中美的隔绝状态
C. 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D. 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
17.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A.单边主义
B.另起炉灶
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
18.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出自
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
C.《布雷顿森林协议》
D.《华沙组织条约》
19.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
20.
亚里士多德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
A.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
B.在政治上人人平等
C.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
D.平民有权监督官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