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传统型的市镇,在明清时期大量兴起,地区上集中在江南。这些市镇作为农村副业产品的收购站,往往是在天亮前拂晓时间挑灯交易,天亮以后农民就可赶回家中。从这些市镇运送商品的路线看,这些市镇与县治或府城缺乏传统的集散关系,松江梭布销广东,金山县朱泾镇的布“达两京者不少辍”,南翔镇及魏塘镇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售至京师。这些市镇吸引了外地的大量资金,远来的客商既无时间也无能力直接与为数众多的乡民打交道,双方都要通过当地的中介商人,称为牙行、布庄或布局。
一一摘编自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苏中市镇贸易逐渐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中,大量棉花通过市镇运往上海、无锡等地,再由上海出口国外或作为原料供应上海、无锡等地的纺织厂。苏中市镇商业中五洋业兴起和发展(五洋泛指洋油、洋火等洋货),地区传统手工业开始解体和分化,最显著的发生在棉纺织业,土布生产也被迫改进工艺,大量使用洋纱。1895年张謇在唐闸镇创办了大生纱厂,其它市镇也陆续建立了工厂,到民国建立前,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已经粗具规模。
——摘编自梁磊著《近代苏中市镇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非传统型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苏中市镇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非传统型的市镇,在明清时期大量兴起,地区上集中在江南。这些市镇作为农村副业产品的收购站,往往是在天亮前拂晓时间挑灯交易,天亮以后农民就可赶回家中。从这些市镇运送商品的路线看,这些市镇与县治或府城缺乏传统的集散关系,松江梭布销广东,金山县朱泾镇的布“达两京者不少辍”,南翔镇及魏塘镇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售至京师。这些市镇吸引了外地的大量资金,远来的客商既无时间也无能力直接与为数众多的乡民打交道,双方都要通过当地的中介商人,称为牙行、布庄或布局。
一一摘编自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苏中市镇贸易逐渐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中,大量棉花通过市镇运往上海、无锡等地,再由上海出口国外或作为原料供应上海、无锡等地的纺织厂。苏中市镇商业中五洋业兴起和发展(五洋泛指洋油、洋火等洋货),地区传统手工业开始解体和分化,最显著的发生在棉纺织业,土布生产也被迫改进工艺,大量使用洋纱。1895年张謇在唐闸镇创办了大生纱厂,其它市镇也陆续建立了工厂,到民国建立前,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已经粗具规模。
——摘编自梁磊著《近代苏中市镇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非传统型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苏中市镇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考察历史的巨变,必须掌握宏观的辩证法。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看成是“外因”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外因”与“内因”对立两极之间的直线互动,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材料 考察历史的巨变,必须掌握宏观的辩证法。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看成是“外因”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外因”与“内因”对立两极之间的直线互动,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以上图文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依据材料和图片内容,至少提取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内外因兼顾,阐述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16题)
3.
伯里克利在担任首席将军期间,改变了先前公职人员只尽义务、不取报酬的惯例,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维护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力 |
B.提高公民大会的执政效率 |
C.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
D.扭转贵族受贿贫污的局面 |
4.
英国有着判例法的传统,权威法院的司法判决可以成为以后类似案件司法审判的依据。尽管17 世纪议会主权原则确立之后,议会制定法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议会制定法仅仅是“补充而不是取代英国的司法判例”。这表明英国
A.司法机构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B.司法依据呈现混乱无序状况 |
C.封建势力依旧掌控国家的权力重心 | D.议会立法权受权威司法机构的制约 |
5.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D.议会改革,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数量 |
6.
1840年间,英国输华货值为524.298磅,到1840年便一跃至1,456,180磅,1844年又升至为2,305,.617磅,1845年跃至2,394,827磅。但道光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
7.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8.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
9.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0.
(题文)(2018年山东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
11.
15、16 世纪,欧洲人在食物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香料,“食物本身己经无足轻重,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调料甚至从菜肴中分离出来,被装在托盘中不同的格子里,供人们随意添加调料不仅供人食用,也供人饮用”。以上现象现的背景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农产品商品化不断发展 |
C.欧洲香料产量猛增 | D.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12.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 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A. 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 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 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13.
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
年代 | 法律法规 |
1904年 | 《商人通例》 |
《公司律》 | |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 |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 |
1906年 | 《破产律》 |
1907年 |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
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
B.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
C.限制了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 |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
14.
1936 年3 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没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A.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政府为抗战进行战略准备 D.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A.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政府为抗战进行战略准备 D.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15.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
17.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脉络。
据此可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年份 | 重要会议 | 主要内容 |
1981 | 十一届六中全会 |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从无市场到有市场的转变 |
1982 | 党的十二大 |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1987 | 党的十三大 |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 |
1992 | 党的十四大 |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据此可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A.计划与市场始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始终是党的基本原则之一 |
C.不断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 | D.及时调整经济改革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